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周华兴(精确检索)
作者:段国庆(精确检索)
作者:江河(精确检索)
作者:凌俊(精确检索)
作者:胡玉婷(精确检索)
22条记录
长江、淮河水系安徽区段黄颡鱼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8—2019年在安徽长江和淮河水系8个地点采集212尾黄颡鱼样品,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为分子标记,研究长江、淮河两水系安徽区段8个黄颡鱼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黄颡鱼Cyt b同源序列片段长度为1122 bp;共检测到变异位点48个、单倍型49个,碱基组成呈强的A/T偏倚和反G偏倚.黄颡鱼各地理群体具有中高度的单倍型多样性(0.554~0.949)、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105~0.00221).所有群体的群体分化指数(0.2590)、基因流(1.4305)和分层的分子变异分析结果一致表明,长江、淮河水系安徽区段黄颡鱼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单倍型进化网络图和群体间系统进化树表明,8个地理群体分为长江、淮河水系两大进化枝.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淮河水系安徽区段的黄颡鱼具有明显的地理遗传结构,不同水系间的地理阻隔可能是导致黄颡鱼群体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还为黄颡鱼的遗传管理和资源保护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关键词: 黄颡鱼 细胞色素b 遗传结构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两水系黄颡鱼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安徽省内长江和淮河水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选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9个自然群体共254尾黄颡鱼进行了遗传分析.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245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9.75个.各群体的平均Na为5.20~14.80,平均Ne为2.64~8.9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96~0.67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57~0.81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00~0.790.AMOVA分析显示仅8.15% 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6~0.236.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系统树和利用Structure软件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均显示,9个群体可被划分4或5个谱系,其中石台(秋浦河水系)、麻川河(青弋江支流)、阜南(淮河水系)3个群体的个体遗传结构均比较独立,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较远;其他6个群体(长江水系的望江、无为、龙窝湖、泾县群体和淮河水系的凤台、瓦埠湖)的较为复杂,可能存在谱系间的混杂.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黄颡鱼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地理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且部分群体可能经历了瓶颈效应.

关键词: 黄颡鱼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淮河水系短颌鲚群体遗传多样性

动物学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同时也是大型肉食性鱼类和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的饵料,在食物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受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以及栖息地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短颌鲚野生资源面临严重威胁.目前有关淮河短颌鲚遗传资源的数据仍然缺乏.本研究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安徽省淮河水系短颌鲚5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显示,10个微卫星位点在所有短颌鲚样本中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PIC) 0.852~0.942;5个短颌鲚群体均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期望杂合度He为0.879~ 0.903,多态信息含量(PIC) 0.851~0.881.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大多数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97.88%),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为2.12%.5个群体遗传分化水平较低(Fst< 0.05),其中,遗传分化系数最小的是浍河和颍河群体(Fst=0.004)且二者间遗传距离最近(Da=0.161);遗传分化系数最大的是凤台和王家坝群体(Fst=0.041)且其间遗传距离最远(Da=0.560).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5个短颌鲚群体可划分为3个组群.5个群体都可能经历过瓶颈效应,尤其是怀远和凤台群体.但安徽省淮河水系短颌鲚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潜在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建议将其作为一个保护单元进行保护和管理.

关键词: 短颌鲚 淮河 微卫星DNA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青弋江水系光唇鱼群体遗传变异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CSCD

摘要:为探讨长江支流青弋江水系光唇鱼的群体遗传变异,基于微卫星标记分析其5个采样点共105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光唇鱼5个群体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5.250~8.37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580~4.41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18~0.67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69~0.77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29~0.699、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359~1.566。群体间Nei’s遗传距离(0.116~0.322)较小,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一致表明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秧溪河和浦溪河群体、麻川河和泾县群体分别聚为一支,最后与旌德群体聚在一起。这是由于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其栖息地之间距离远近显著相关。

关键词: 光唇鱼 青弋江 微卫星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河川沙塘鳢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CSCD

摘要:为探究安徽河川沙塘鳢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差异和遗传分化水平,研究采集了安徽长江、新安江流域的4个地理群体,共142个河川沙塘鳢样本。选择线粒体基因作为分子标记,进行测序与分析。结果显示,标记全长1 291 bp,包含52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5个单倍型。4个群体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远高于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子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间。所有群体形成了3个反映物种的地理分布关系的支系,且未曾发生过扩张。河川沙塘鳢群体间的分化程度很高,具有较高的保护和选育价值。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不同地理群体 线粒体基因标记 群体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催产激素对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繁殖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鱼用催产激素及其组合物对杂交黄颡鱼繁殖效果的影响。本实验选用3种鱼用催产激素,每种激素3水平,共9个组合,对繁殖亲本进行注射催产处理。3种鱼用催产激素不同剂量组合对黄颡鱼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较大,其中实验组9中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0.0%、84.7%、88.9%;实验组8中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2.5%、83.2%、85.1%;注射同种不同剂量的催产激素对黄颡鱼亲鱼效应时间有一定影响,其中实验组9效应时间最短(23 h),而第2组效应时间最长(30 h)。实验组9中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地欧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合效果最好,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0.0%、84.7%、88.9%。

关键词: 黄颡鱼 瓦氏黄颡鱼 繁殖 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蟹虾鳢鲴生态混养技术试验与经济效益分析

现代农业 2019

摘要:为探索河蟹池塘提质增效生态养殖模式,在集成微孔增氧、水草动态平衡养护、水质调控、螺蛳分期投放等水环境生态营造技术基础上,引入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名优鱼类--沙塘鳢和细鳞斜颌鲴,开展了池塘河蟹-青虾-沙塘鳢-细鳞斜颌鲴生态混养技术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河蟹 青虾 沙塘鳢 细鳞斜颌鲴 生态混养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新安江流域温州光唇鱼群体遗传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安江流域温州光唇鱼(Acrossocheilus wenchowensis)的群体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采集6个不同地理群体共170个体,采用线粒体基因组细胞色素b(mtDNA Cyt b)测序方法,研究群体遗传结构以及群体变化的历史动态。研究显示,温州光唇鱼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群体间检测到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但由于分化时间较短(上新世晚期),分子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温州光唇鱼约于335万年前发生过群体扩张事件。群体扩张时,全球处于末次冰川时期的早期,群体的扩张并未受到低温的影响,因此,推测新安江流域可能是潜在的冰期避难所。祖籍地重建分析结果表明,新安江流域温州光唇鱼起源于率水上游和练江上游,经过一系列的群体扩散–隔绝–分化事件,形成现今的分布。原种的鉴定为新安江流域光唇鱼群体保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温州光唇鱼 mtDNA Cyt b 群体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养草鱼池塘多品种混养技术试验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提升草鱼池塘养殖产量和效益,通过调整放养模式,进行免疫生态防控,实行轮捕轮放、投喂高效环保饲料、改造养殖设施等技术综合运用,结果表明:商品鱼销售收入36.00万元/hm2,鱼种销售收入5.85万元/hm2,利润约9.55万元/hm2。

关键词: 草鱼 轮捕轮放 混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山回溪河养殖光唇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在黄山回溪河实现养殖光唇鱼全人工繁殖,以促进黄山地区光唇鱼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其在天然水域的人工增养殖。[方法]从回溪河采捕当年自然繁殖的幼鱼,进行驯化,培育至性成熟。通过养殖光唇鱼个体繁殖力测定,定期监测亲鱼性腺发育,采用外源激素催产、人工授精和流水孵化进行全人工繁殖。[结果]养殖光唇鱼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催产药物配伍中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和地欧酮(DOM)的注射剂量分别为1 500 IU/kg、5μg/kg和5 mg/kg时,催产率最高,为85.0%,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86.1%和71.2%。[结论]养殖光唇鱼在黄山地区完全可以实现全人工繁殖。

关键词: 回溪河 养殖光唇鱼 全人工繁殖 催产素配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