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刘亚芹(精确检索)
作者:王辉(精确检索)
作者:黄建琴(精确检索)
作者:雷攀登(精确检索)
15条记录
GC-IMS在绿茶挥发性物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茶叶加工 2020

摘要: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因具有痕量检测、响应迅速、操作简单等特点被用于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但在茶叶挥发性物质的检测中应用较少。实验选取10个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利用GC-IMS技术对绿茶挥发性组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迁移图谱清晰,各样品差异明显。通过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区别不同类型的绿茶,表明GC-IMS运用于绿茶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分析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谱 茶叶挥发性化合物 定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茶加工过程中纤维素酶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红茶在日光萎凋、揉捻、发酵等加工工序中纤维素酶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凫早2号(C.sinensis cv.Fuzao2)为原料,测定红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内切葡聚糖酶及外切葡聚糖酶的活性,同时分析了可溶性糖、儿茶素、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儿茶素总量、氨基酸总量在日光萎凋阶段结束后达到最高值,分别是0.091 U(10 min)-1·m L-1、97.6 mg/g、38.9315 mg/g,揉捻阶段迅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在日光萎凋开始至发酵结束呈持续上升趋势,从0.19 U(10 min)~(-1)·m L~(-1)增加至0.51 U(10 min)~(-1)·m L~(-1);可溶性糖含量在揉捻、发酵期间下降迅速,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和咖啡碱含量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变化不显著。

关键词: 红茶 加工 纤维素酶 品质成分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品种差异的祁门红茶品质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茶树品种对祁门红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种植于祁门产区的'凫早2号'、'舒茶早'2个茶树品种鲜叶,采用传统祁门红茶加工方法制成红茶样,并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红茶整体都表现出汤色红亮、甜香浓郁的祁门红茶特征品质,但2个品种红茶香气、滋味品质有明显差异.香气化合物分析表明,芳樟醇、顺-己酸-3-己烯酯、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2-己烯醛等香气化合物在2个红茶样中差异较大,可能是导致2个品种红茶香气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舒茶早'红茶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低于'凫早2号'红茶(P<0.05),而咖啡碱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显著高于'凫早2号'红茶(P<0.05),使其滋味醇厚度、鲜爽度高于'凫早2号'红茶.综上,同产区内不同茶树品种加工的红茶,因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差异使得红茶风味不同.

关键词: 祁门红茶 品种 香气化合物 儿茶素 游离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叶加工中美拉德反应对品质形成与安全的影响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美拉德反应主要是氨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之间发生的非酶促反应,广泛存在于热加工食品中。茶叶是重要的农产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对其香气、色泽、滋味品质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美拉德反应在食品加工中研究的深入,其产物的功能性与安全性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重点从美拉德反应对茶叶香气、色泽、滋味形成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为探索茶叶加工中合理利用美拉德反应,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而减少其不利影响提供参考意义。

关键词: 茶叶加工 美拉德反应 品质形成 安全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萎凋处理的红茶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中国茶叶加工 2018

摘要:文章探讨了红茶加工过程中不同萎凋处理下主要氨基酸和儿茶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萎凋过程中氨基酸都呈现增加趋势,且总量增幅都大于50%,揉捻过程大量减少,发酵及干燥过程趋于稳定,变化不大;在不同萎凋处理的比较中,空调29℃处理的萎凋叶氨基酸含量较高,日光萎凋的干毛茶氨基酸含量最高。(2)萎凋过程中儿茶素都呈现增加趋势,揉捻过程大量氧化减少,发酵及干燥过程趋于稳定,变化不大;在不同萎凋处理的比较中,自然萎凋处理的萎凋叶儿茶素含量较高,日光萎凋的干毛茶儿茶素含量最高。红茶加工中对萎凋过程进行调控可以有效改善红茶品质。

关键词: 萎凋 红茶加工 儿茶素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