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技术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玻璃缸、水泥池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关键技术,为克氏原螯虾工厂化育苗研究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方法]设置不同克氏原螯虾投放密度(40、30、20尾/m2)、雌雄配比(4∶1、3∶1、2∶1及全部投放雌虾)二因素对比试验,通过"强化培育、冲水刺激、遮阳控光"等诱导手段,诱导克氏原螯虾同步产卵。[结果]经过59 d的试验,各试验池亲本虾成活率在50%~93%,总体成活率为71%;各试验池亲本虾抱卵率在64.0%~84.7%,总体抱卵率达76.9%。二因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亲本虾投放密度以40尾/m2、雌雄搭配比例以4:1较为适宜。[结论]在玻璃缸、水泥池等无土水体中,克氏原螯虾可以正常产卵、抱卵、孵化虾苗,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是可行的。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蒙9803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高蛋白大豆新品种蒙980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方法]蒙9803由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98年以洪引1号为母本,郑49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蒙98032007~2008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550.75kg/hm2,比对照品种中豆20增产1.14%,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104d,单株有效荚数36.8个,单株粒数67.1个,百粒重19.0g,籽粒蛋白质含量46.31%,脂肪含量19.69%,最佳种植密度为22.5万~27.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结论]蒙9803是高产、中粒、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和黄淮海南部地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
关键词: 高蛋白大豆 蒙9803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中籼糯N-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中籼糯N-2的选育经过及该品种的特征与特性,分析了其产量、品质和抗性表现,并提出了相关配套栽培技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圣稻13和圣稻14的条纹叶枯病抗性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圣稻13、圣稻14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培育抗条纹叶枯病的粳稻新品种及新种质。【方法】以感病品种圣稻13、圣稻14为受体,以抗病品种镇稻88及高代抗病品系圣稻519为抗条纹叶枯病基因供体,采用自交改良和回交改良2种方法,利用与Stv-b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H11-8、H11-12和H21进行辅助选择,结合条纹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及农艺性状分析,将Stv-bi(或其等位基因)转移到圣稻13、圣稻14品种中,培育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结果】通过2个自交混选群体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多份稳定抗条纹叶枯病材料;通过回交改良,获得携带Stv-bi的圣稻13回交稳定品系E01、E13、R107等6个。【结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显著提高选择效率和准确性,建立了抗条纹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为今后开展抗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早籼6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早籼6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方法]早籼615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9年以早籼14为母本、Y134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结果]早籼6152007~2009年连续2年参加安徽省早籼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419.8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8.12%;2009年参加安徽省早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43.8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9.12%。该品种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4级食用稻品质标准。[结论]该品种具有产量较高、米质较好、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的特点,在安徽省双季稻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