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皖麦55高产优质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淮北地区皖麦55实现高产栽培的农艺措施方案。[方法]以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皖麦55为材料,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5项农艺措施对其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回归模型。[结果]氮素运筹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密度;依据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数学模型,确定淮北地区皖麦55实现高产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为:基本苗270.2~291.5×104株/hm2,基施氮量142.6~154.0kg/hm2,施磷(P2O5)量112.9~127.1 kg/hm2,施钾(K2O)量115.9~131.8 kg/hm2,拔节期追氮量76.1~85.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新品种皖麦55在淮北地区高产栽培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稻曲病菌药剂室内生物测定和筛选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分别测定烯唑醇、丙环唑、咪鲜胺杀菌剂对稻曲病病菌的毒力,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其毒力回归方程。[结果]烯唑醇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331 4X+5.946 5(R2=0.941 8),计算得烯唑醇对稻曲病菌的EC50=0.06μg/ml;丙环唑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489X+6.175 1(R2=0.982 4),计算的得丙环唑对稻曲病菌EC50=0.09μg/ml。咪鲜胺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116 3X+5.032 1(R2=0.99),计算得咪鲜胺对稻曲病菌的EC50=0.76μg/ml。[结论]烯唑醇对稻曲病菌毒力最高,丙环唑次之,咪鲜胺最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
《地理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生态系统脆弱性有助于改善该区域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调的状况,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矿业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辽中地区矿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生态系统协调度,并设定了其脆弱性和协调性分级标准。结果表明:2005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处于亚稳定状态,主要限制因子为资源匹配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间处于亚协调状态,其中本溪略低于亚协调,处于低度失调状态。鞍山的资源匹配指数处于较失调状态,抚顺、本溪的资源匹配指数处于失调状态,抚顺、本溪的经济发展指数处于较失调状态,是限制整个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该评价模型较真实的反映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协调性状况,并且提出了制约其发展主要限制因子。
关键词: 脆弱性 协调度 指标体系 复合生态系统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M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SSR标记初步定位
《大豆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的良好应用前景及分子标记对恢复系选育的应用价值,试验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大豆CMS恢复系WR016恢复基因进行初步定位。利用197对大豆SSR引物对不育系W931A和恢复系WR016单株进行多态性筛选,52对引物在双亲间表现多态性,多态性频率26.39%,进一步利用这52对引物对10株不育系W931A和恢复系WR016单株、不育基因池、可育基因池和半不育基因池进行分析,表明位于A连锁群上的Satt276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再利用合成的Satt276附近的引物进行分析,表明Satt684和Satt572也有良好的多态性。据此,可将大豆M-CMS恢复系WR016的恢复基因初步定位在A连锁群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除草剂对烟田杂草防除效果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高效、低毒、无药害的烟田除草剂。[方法]进行不同除草剂防除烟田杂草的对比试验。[结果]施药后3、7、15 d,各药剂均未对烟苗产生明显药害。施药后20 d,72%大田净乳油1 500 g/hm2和25%宝成干悬浮剂75 g/hm2对杂草株数的防除效果分别为77.19%和78.28%,优于70%都尔乳油1 350 g/hm2处理,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药后40 d,3种药剂处理对杂草株数防效均较好,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种药剂对杂草鲜重防效存在较大差异,其中,72%大田净乳油1 500 g/hm2处理的防效最高(达86.86%),25%宝成干悬浮剂75 g/hm2处理防效最低(仅为34.72%,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结论]72%大田净乳油安全性好、防效高、持效期长,可进一步示范推广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青枯病抗性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枯病是烟草的重要毁灭性病害,最近几年皖南优质烟区青枯病的发生面积及发病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烟草青枯病的一项根本、有效、经济的措施。综述了烟草青枯病的抗源、抗性遗传规律、抗病育种及抗性标记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系杂交籼稻皖稻15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栽插密度对皖稻153的产量有着显著影响;225 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最高,300 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次之,此两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比不施氮处理的极显著增产;栽插密度以22.5×104hm2的产量最高,其次为30.0×104hm2,以下依次为15.0×104hm2、37.5×104hm2和7.5×104hm2。(2)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相对较小,千粒重最为稳定。(3)群体颖花量的增加是产量提高的决定性因素,在适宜足量的群体颖花量基础上稳定提高结实率是高产的保证。(4)本试验条件下,皖稻153适宜的施氮量为225 kg.hm-2,栽插密度为22.5×104hm2。
关键词: 杂交中籼水稻 皖稻153 施氮量 栽插密度 产量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粳稻新组合80优1号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杂交中粳稻80优1号(80-4A/粳恢1号)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配套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