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ield(模糊匹配)
663条记录
烤烟品种"翠碧一号"不同等级烟叶分切加工质量的对比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目的]研究常规加工与分切加工对成品片烟质量的影响,为打叶复烤精细化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翠碧一号"烤烟品种C2F、C3F和C4F烟叶为试验载体,研究了常规加工与掺配叶尖加工对成品片烟质量均匀性指标、经济指标、常规化学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分切加工提高了出片率和产品得率;分切加工使烟碱值趋于适中,糖碱比和钾氯比更加协调;分切加工后,香气量有所提升,烟气的细腻程度有所提升,余味和甜度有所增加,劲头趋于平和,感官质量略有提升.[结论]分切加工提高了中部上等烟比例,烟叶的配伍性和可用性有所提高,烟叶的综合使用价值有所提高.

关键词: 翠碧一号 分切加工 质量 对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钼肥对绿豆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8

摘要:目的:研究钼肥的合理施用和绿豆的高效种植。方法:以大花叶子绿豆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探究Mo0、Mo1、Mo2、Mo3(其中每kg土中分别施入钼酸铵0、2、6、12mg)等4种不同钼肥水平对绿豆生长发育、鲜草产量、营养价值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Mo1和Mo2处理可使绿豆鲜草产量比对照(Mo0)相比,分别显著提高15.3%和22.3%;Mo2处理下绿豆植株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比Mo0增加31.0%和11.5%,粗纤维含量比Mo0降低3.2%,氮、磷和钾的吸收积累量分别比Mo0增加62.2%、15.4%和19.3%;而高量钼肥抑制了绿豆的生长,鲜草产量比Mo0降低了27.5%。结论:施用中低量水平的钼肥能显著促进绿豆生长和养分吸收,并提高其饲用品质,其中Mo2处理绿豆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最多,营养品质和饲喂适口性最好。

关键词: 钼肥 绿豆 生长 品质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耦合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探明不同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设置管状施肥、地膜覆盖、炭基改良剂和保水剂,4种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结合当地常规管理方式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的产量及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保水剂处理和管状施肥处理相对于对照处理的优势最为明显,尤其是保水剂处理对保持茶园适宜的温湿度效果显著。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叶新梢的芽叶比例分布情况也有明显的影响,T4、T3的1芽1叶和1芽2叶所占的芽叶比例均明显高于CK,达显著差异水平。T4、T3处理的茶园可以显著提高高档芽叶比例,并可以更好的保持芽叶的持嫩度,使得高质量茶园鲜叶维持更为持久的采摘时段。T4、T1、T3处理的茶叶百芽干重和干茶产量均大于对照处理,百芽干重分别比对照高18.2%、10.3%和9.1%,干茶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6.7%、13.5%和10.6%。

关键词: 茶园 水肥耦合 温度 湿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主要经济性状关系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有效利用油菜种质资源为油菜遗传育种服务,对95份来源于不同国家(地区)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质资源品种(品系)的9个经济性状进行了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均表明,在33.3万株/hm~2密度下,全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大,三者和单株产量间均呈现极显著线性回归相关,其他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均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构成产量的主成分因子有全株角果数因子、株型因子、千粒重因子、有效分枝数因子、每果粒数因子,该5个主成分因子合计贡献率达86.39%。研究认为要提高甘蓝型油菜产量,在适当提高株高、保证合适株型和分枝数的基础上稳定提高全株角果数和千粒重,同时注意全株角果数、千粒重和每果粒数三者协调均衡才能获得高产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种质资源 经济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一体肥料减量对大棚番茄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针对安徽省设施番茄生产中肥料施用量大、施肥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以安徽省芜湖县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探讨水肥一体化措施下减量施肥对番茄产量产值品质、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区域设施番茄合理水肥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与菜农习惯水肥管理相比,水肥一体氮肥减量20%~40%或氮磷钾肥各减量20%都能够提高番茄产量产值和利润。影响番茄品质因子较多,在本试验施肥量下,水肥一体减量施肥番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Vc含量增高,适当减少肥料用量有利于番茄红素含量的提高,减肥幅度过大,番茄红素含量下降。水肥一体减量施肥能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综合番茄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N 240 kg/hm~2、P_2O_5144 kg/hm~2、K_2O 240 kg/hm~2是较为合适的用量。笔者认为,尽管优化施肥、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但设施番茄的氮肥利用率仍较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仍有一定的潜力。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减量施肥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稻-鳖共生种植模式下的水稻新品种,用10个水稻杂交组合,采用同田小区对比,杂交组合田间随机排列的方式试验,对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米质性状、抗倒伏能力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NJ003和7NJ004产量均比普通稻田有所增加,且均达到600 kg/667 m~2,米质达到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优质2级,比普通稻田提高一个等级。因此,7NJ003和7NJ004可以作为稻-鳖共生种养田种植的水稻杂交组合。

关键词: 稻-鳖共生 水稻品种 筛选 产量 米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油轮作下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作物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油菜轮作集约化耕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而秸秆还田是培肥土壤肥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水稻-油菜轮作田间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秸秆不还田的不施氮肥(CK)和农民习惯处理(FPP),3个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SF1、SF2、SF3),每年水稻秸秆以3000kg·hm~(-2)的量还田,SF1、SF2、SF3配施氮、磷、钾肥量依次增加,分析了水稻和油菜产量、养分积累利用及平衡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和油菜籽粒产量表现出相似的格局,即SF3>SF2>SF1>FPP,但SF2与SF3产量差异不显著;与FPP比较,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周年平均产量增加了17.5%~28.6%,水稻和油菜氮、磷、钾积累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氮、磷、钾积累量平均增加了21.7%、17.7%、14.0%,油菜则分别增加了22.4%、19.6%、51.8%,秸秆还田与增施钾肥使油菜钾积累量增幅最高;同样,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提高了水稻和油菜的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其中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8.1%~31.1%和4.2%~29.3%,以SF2增幅最高,但降低了磷肥和钾肥偏生产力;养分平衡计算显示,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水稻磷、钾亏缺,油菜氮、磷、钾盈余超出可接受范围。在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积累量,增加氮肥利用率,大量磷、钾肥的投入及秸秆还田提供的养分造成了油菜养分盈余和肥料利用率下降,需进一步调整优化秸秆还田下化学肥料的投入量,使生产系统中养分循环利用更加合理和持续。

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 秸秆还田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养分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与施肥措施对江淮地区白土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连续旋耕白土田耕层浅薄、下层土壤黏重紧实、养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探索适合于白土稻田的耕作与施肥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江淮地区白土生产力和水稻产量水平。设置2种耕作方式(旋耕和翻耕)及3种施肥措施(单施化肥、化肥+有机肥、化肥+秸秆还田),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与施肥措施对白土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稳性团聚体分布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旋耕,翻耕降低0—1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而使10—20cm土层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3.2%~8.8%,4.5%~9.2%,5.2%~8.2%和8.3%~17.7%。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3%~8.6%和4.1%~21.1%。翻耕方式下10—20cm土层土壤容重较旋耕降低14.4%~19.5%,土壤大团聚体比例在0—10,10—20cm土层则较旋耕分别降低3.0%~5.4%和3.5%~9.7%;在翻耕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土壤容重较单施化肥降低2.1%~6.6%,大团聚体比例则提高2.8%~8.4%。翻耕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较旋耕的增产幅度在11.7%~18.0%,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水稻产量提高1.7%~7.5%。因此,江淮地区连续多年旋耕的白土田进行适宜翻耕结合秸秆还田或增施有机肥可改善0—2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升。

关键词: 白土 稻田 耕作方式 施肥措施 理化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品种皖茶4号与皖茶5号选育研究

茶业通报 2018

摘要:2011~2016年以祁门县自选新品系为基础,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皖茶4号(品系3),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早6~7天;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20.7%,与舒茶早相当;适制名优绿茶,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皖茶5号(品系5),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迟7~8天;产量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11.8%;感官品质突出,有较明显品种香,制成的绿茶样与红茶样中都拥有品种的特征香型。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2级,无早春寒冻危害,越冬抗寒与抗病能力强。

关键词: 皖茶4号 皖茶5号 选育试验 生育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土壤供氮特征和氮素表观盈亏的影响

农学学报 2018

摘要:利用在江淮流域5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下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矿质氮的变化,为该地区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水稻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施化肥比较,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0~2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显著减少了水稻施蘖、穗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但提高了水稻生育期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余量。在本试验条件下,连续5年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中,水稻产量随逐年增加。等氮量下,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但从第4年开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水稻产量高于HY,HECF和HEDM分别比HY增加氮肥利用率14.7%和8.6%。等氮用量下,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减少了土壤矿质氮损失,增加了土壤氮素表观盈余量,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实现水稻增产稳产、氮肥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关键词: 水稻产量 有机肥替代化肥 铵态氮 硝态氮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