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鳜胚胎细胞系的建立与应用
《水产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地开展鳜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筛选工作,提高基因转染效率,本研究以鳜囊胚期胚胎为材料,采用含有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建立了生长稳定的鳜胚胎细胞系MFE。在此基础上,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标记物,在HEK293T细胞中体外包装逆转录病毒,再感染MFE细胞系。MTT法分析表明传代后细胞培养96 h内,细胞生长率变化也经历增殖、降低到达稳定期。而且MFE细胞能稳定表达GFP基因,感染效率为20%±5%,而脂质体转染效率为3%±2%。可见包装病毒感染细胞不仅能获得稳转细胞系,效率也远高于脂质体瞬时转染。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FE细胞系能表达Irf1、Irf3和Irf7基因,Irf1基因表达量最高。MFE细胞系受到poly I:C刺激后,Irf1、Irf3和Irf7的表达量分别升高3.5,2.3和2.1倍。因此,MFE细胞通过病毒感染可以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该细胞可作为鳜免疫相关基因功能研究的工具。


油茶炭疽病防治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油茶炭疽病作为油茶树的重要病害,已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综述了油茶炭疽病发病及抗病机制以及油茶炭疽病几种重要的防治方法,并展望了未来油茶炭疽病防治研究方向。


仲丁灵对西瓜腋芽内源激素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秀丽西瓜为试验材料,采用抑芽剂仲丁灵乳油对西瓜腋芽进行涂抹处理,研究仲丁灵对西瓜腋芽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使用仲丁灵乳油,西瓜腋芽4种游离态内源激素(ZR、IAA、ABA、GA_3)含量与无菌水对照相比存在差异。仲丁灵处理后1~14 d ZR含量低于对照,且变化趋势平稳,处理14 d后ZR含量逐渐增加,而对照ZR含量逐渐下降;仲丁灵处理的IAA含量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稳趋势,而对照呈现先下降后逐渐趋于平稳趋势;仲丁灵处理的ABA含量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对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仲丁灵处理的GA_3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对照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仲丁灵处理的IAA/ZR则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变化趋势,对照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在仲丁灵处理后21 d,ZR、IAA、ABA含量及IAA/ZR显著高于对照,而GA_3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表现为腑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多穗型品种华成3366减氮增密绿色增产稳产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减氮下利用多穗型品种增加密度实现绿色增产稳产的可行性,研究了4种氮水平与3种种植密度互作对小麦根系、光合、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水平下根长、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受密度影响不显著,根体积和根尖数受密度影响显著,相同密度下N1(传统施氮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显著高于N3(70%N1)。相同密度减氮15%(N2,85%传统施氮量)小麦孕穗期旗叶面积不会显著降低,而减氮30%会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显著,D1(180万株/hm~2)和D3(360万株/hm~2)密度下N1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N3。同一氮水平下,密度增加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上升,D1、D2(270万株/hm~2)、D3下N1比N3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增加20. 03%,18. 44%,17. 36%和24. 11%,20. 40%,19. 76%。籽粒蛋白质、淀粉、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受密度影响不显著,N1与N3间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差异显著,而淀粉、湿面筋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同氮水平下,增加180万株/hm~2基本苗显著提高小麦各生育期群体干物重,施氮量由N1降到N3群体干物重显著降低,N2D3和N3D3群体干物重高于或相当于N1D1和N1D2,N3D3群体干物重高于或相当于N2D1和N2D2。N1、N2、N3下D3比D1产量在2016,2017年显著增加了11. 83%,11. 42%,14. 03%和5. 52%,10. 31%,10. 88%,N3D2和N3D3产量高于或相当于N1D1。研究得出,减氮15%~30%下密度增加90~180万株/hm~2基本苗可获得高于或相当于其对应未减氮处理的生物和经济产量。


基于6000kg·hm-2以上籽棉产量水平的高产高效理论
《中国棉花 》 2018
摘要:提高棉花产量是棉农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6 000 kg·hm-2以上籽棉高产水平应满足如下群体质量特征要求:品种为环境适应性强、高光效且化调敏感的抗虫杂交种;密度在2.40万3.00万株·hm-2范围,棉花总铃数120万135万;成铃时空均衡分布,伏前桃、伏桃、秋桃分别占5%、45%、50%,上、中、下部成铃各占35%、35%、30%,内、外围铃各占52%、48%.在6 000 kg·hm-2以上籽棉产量目标下,棉花个体要达到"120壮株型、555超大铃"标准,即株高120 cm以上,高质量成铃时间达到70 d,单株果节120个以上,单株50铃以上,内围成铃占52%、外围成铃占48%,秋桃占50%左右、铃重6 g以上.


瓣结鱼亲鱼网箱培育技术研究
《科学养鱼 》 2018
摘要:瓣结鱼(Tor brevifilis brevifilis Peters)俗名哈司、重口、马嘴等,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结鱼属、瓣结鱼亚属。瓣结鱼为生活于清澈流水中的中下层鱼类,以底栖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植物的碎片和丝状藻类为食。一般3冬龄始达性成熟,产卵期在6-7月,成熟亲鱼自然产卵需要流水刺激。繁殖季节,瓣结鱼亲鱼通常来自于天然水体捕捞,这给亲鱼性腺发育监测和人工繁殖带来了不便。为


山泉流水养殖鱼类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介绍了山泉流水养殖鱼类健康管理关键技术,即在流水养鱼生产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优化改进流水鱼池和水质净化方法,维持充足的水体溶氧和良好的流动水质环境,稳定和提高养殖产品品质;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和养殖密度,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投喂优质、新鲜的专用饲料,适当补充天然饵料;消除或抑制引发病害的因素,保障鱼体健康。


砀山酥梨果实发育期间树体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砀山酥梨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叶片以及一年生枝条内各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各器官间的相关性,以期为砀山酥梨合理适时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片内N、P、K、Zn、Cu、B含量呈下降趋势,Ca、Fe和Mn含量呈上升趋势,而Mg、S含量变化不显著;一年生枝条内N、P、K、Mg、S、Cu、Zn和B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Ca和Mn含量呈上升趋势,Fe含量呈波动性变化;果实内N、P、K、Ca、Mg、S、Mn、Cu、Zn和B含量呈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Fe含量先显著下降,后呈现出波动性变化。叶片中N、P、K、Cu、Zn、B含量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Ca含量与K、B呈极显著负相关,Mn和N、P、K呈极显著负相关;1年生枝条中N、P、K、Cu、Zn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Ca与F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n和K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中Fe含量与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余各元素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N、P、K、Zn、B和果实、一年生枝条中对应的矿质元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砀山酥梨植株中营养元素的分配,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施肥时要根据矿质元素的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前施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