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模糊匹配)
426条记录
安徽省水稻品种(系)对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抗性评价

中国稻米 2014

摘要:2013年对安徽省103份水稻品种(系)进行稻瘟病和稻曲病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对稻瘟病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分别有5份和9份,占13.59%;表现中感的有25份,占24.27%;表现感病和高感的分别有33份和31份,占62.14%。对稻曲病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分别有6份和7份,占12.62%;中感的有55份,占53.40%;感病和高感的分别有29份和6份,占33.98%。对两种病害均能达到抗病或中抗的只有3份,分别是G优6号、Y两优1500和协优118。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稻曲病 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料种类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稻米食用安全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以优质稻桂小占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化肥、德隆有机肥、长效控释肥、不施肥空白处理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食用安全性(稻米Hg、As、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得隆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显著高于长效控释肥处理,导致其产量显著高于长效控释肥处理。不同肥料种类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对稻米食用蒸煮品质影响不大,对加工和外观品质的影响则较明显。在加工品质方面,化肥处理可显著提高精米率,德隆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整精米率要显著高于长效控释肥。在外观品质方面,3种肥料种类处理均可显著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其中,化肥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最大。施肥会导致稻米中Hg、As、Cd含量的提高,降低卫生品质。其中,3种肥料种类处理稻米Hg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化肥和长效控释肥处理的As含量以及长效控释肥处理的Cd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在此试验条件下,施用化肥和德隆有机肥有利于优质稻获得高产,并将稻米品质提升到较高水平;施用德隆有机肥最有利于稻米获得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关键词: 水稻 肥料种类 产量 稻米品质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抽穗期高温与干旱对不同籼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抽穗期高温和干旱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籼型恢复系蜀恢527、扬稻6号和OM 052以及杂交品种Ⅱ优838和丰两优4号为试验材料并种植于塑料桶内,在抽穗期进行高温(日最高温度为37℃)和干旱(桶中土壤水势控制在-70 k Pa)2个处理,以自然环境条件下塑料桶内水稻为对照.2种处理条件下,水稻的产量、外观品质、长宽比、垩白率和垩白度以及蒸煮食味胶稠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趋势一致.与对照比较,5个品种在2种处理条件下结实率和胶稠度均下降,达到显著差异,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也明显降低.胶稠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结实率和每穗实粒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间对温度和水分敏感程度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别,OM 052无论在高温与干旱条件下均表现了较高的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表明品种OM 052很可能具有耐热和抗旱的特性.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干旱胁迫 产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同Wx等位基因对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水稻Wx等位变异对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携带有5种不同Wx等位基因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ingle-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为材料,在同一遗传背景下对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pparent amylose content,AAC)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酶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Wx等位基因水稻材料籽粒灌浆过程中的AAC差异在灌浆早期(花后6d)已较明显,随着籽粒发育,非糯水稻花后6~11d是直链淀粉的快速增长期。籽粒灌浆过程中,不同Wx等位基因间籽粒AAC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在直链淀粉积累特性上存在明显不同。较高和高AAC品系(携Wxg2和Wxg3基因)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快,在灌浆初期(花后11d)便达到与籽粒成熟期一致的水平,之后变化不大;低、中等AAC材料(携Wxt和Wxg1基因)直链淀粉积累速率相对中等,灌浆初期(花后11d)AAC并不高,其直链淀粉的积累是个渐近的过程,直至灌浆后期(花后26d)才达到最大含量;糯稻(携wx基因)则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AAC变化不大,始终保持着极低的含量水平。在整个灌浆期间,籽粒GBSS酶活与AAC均呈正相关,其中灌浆早期(花后6d)相关度最高,随后相关度逐渐降低,但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r>0.820)。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Wx座位等位变异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水稻 Wx基因 等位基因 直链淀粉 积累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淹水时间对分蘖期中稻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4

摘要:通过盆栽定植试验,研究了中稻(徽两优6号、两优1128)在分蘖末期受不同淹水时间胁迫后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并同时考察了其产量结构。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两个品种水稻生育期推迟,始穗到齐穗历时增加,且随淹水时间的增加而延长;淹水后短期内植株株高降低,但成熟前7 d时淹水2 d、4 d的处理株高反而略高于对照;植株绿叶数、绿叶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均随淹水胁迫加重而显著减少(淹水2 d处理植株根系活力升高);但经过恢复生长,淹水胁迫后20 d,各淹水处理SPAD值已和对照非常接近,并且一直保持到成熟前7 d,其他各指标数值在轻度淹水胁迫(淹水2 d和4 d)下和对照接近而无显著差异,重度淹水胁迫(淹水6 d、8 d和12 d)下和对照差距缩小,成熟前7 d,由于淹水胁迫早衰严重而差距重新拉大;两个水稻品种减产幅度均随淹水时间的延长而加剧,淹水6 d处理的产量已经降至对照的50%左右,产量下降的原因是总粒数减少、空秕粒数增加和结实率降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水稻 淹水胁迫 分蘖期 生长发育 生理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维菌素在稻米中的残留检测

应用化工 2014 CSCD

摘要:用乙酸乙酯和乙腈提取稻米中的阿维菌素,通过FLD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阿维菌素残留。结果表明,采用乙酸乙酯与乙腈提取较好,建立了快速测定稻米中阿维菌素残留的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与回收率。阿维菌素最小检出量为1.4×10-11g,糙米中阿维菌素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 mg/kg,平均回收率为82.38%~82.66%,RSD 9.8%~10.5%,可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关键词: 阿维菌素 水稻 残留 HPL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御措施

农业灾害研究 2014

摘要:安徽省水稻栽培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较为复杂,病害发生严重。该文就安徽省水稻主要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病毒病(条纹叶枯病、水稻矮缩病)以及部分后期病害(稻粒黑粉病、稻曲病、叶尖枯病、云星病)等危害症状识别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安徽省水稻病害防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安徽 水稻 病害 识别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穴基本苗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群体构建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系杂交稻为对象,设置1、2、3和4苗·穴-1等4个处理,研究每穴栽插苗数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群体构建及产量的影响,探明杂交中籼稻机插秧适宜的每穴栽插苗数。结果表明,在拔节及抽穗期,随着每穴栽插苗数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随之增加,但抽穗期以后由于3、4苗·穴-1处理的群体叶面积衰减较快,致使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减少,成熟期时以2苗·穴-1处理最高。随着每穴栽插苗数的增加,有效穗数随之增加,每穗粒数逐渐减少,但单穴超过2苗时,穗数的增加不再显著;结实率除4苗·穴-1处理显著降低外,其余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千粒重受每穴栽插苗数的影响较小,各处理差异不显著。群体颖花量及产量均随着每穴栽插苗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均以2苗·穴-1最高。综合来看,机插杂交中籼稻以单穴2苗最为适宜,能使水稻在生育中后期形成高光效群体,保持较高LAI及较强的干物质积累能力,增大群体颖花量从而获得高产。每穴栽插苗数过多不利于群体颖花量的增加,反而易导致减产。

关键词: 水稻 每穴栽插苗数 群体质量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积累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钙对水稻专用肥增产效应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钙对水稻专用肥增产效应的影响,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施用高浓度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钙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肥力土壤上增加钙营养,有助于提高水稻茎蘖数,延长分蘖时间。高肥力土壤与低肥力土壤相比,水稻前期分蘖强,后期成穗数高,施用钙肥有助于单位面积有效穗的提高和千粒重的增加。低肥力土壤添加钙元素有助于水稻专用肥增产,增产幅度从6.4%到9.8%,而水稻专用肥添加钙元素在高肥力土壤上的增产幅度最高的只有2.7%。随着施钙量的增加,水稻对氮和钾的吸收量增加,施用13.5 kg/hm2钙肥能提高水稻钾素吸收量16.3%,提高水稻氮素吸收量5.8%,不同施钙处理对磷素吸收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土壤肥力 水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行为及安全性评价

农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氟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情况。[方法]样品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结果]氟酰胺在糙米、稻壳、植株、田水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7.00%~98.84%之间、标准偏差在0.57%~2.31%之间、变异分数在0.58%~2.44%之间;氟酰胺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11g,在糙米、稻壳、植株、田水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1、0.05、0.02、0.02 mg/kg。2011—2012年在安徽、湖南和广西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株中降解半衰期为1.9~5.3 d,稻田水中降解半衰期为1.8~5.1 d,稻田土壤中降解半衰期为4.8~7.7 d;20%氟酰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以450 g a.i./hm2(1.5倍推荐高剂量)、300 g a.i./hm2(推荐高剂量)施药剂量,施药3、4次,采收间隔期为20、30 d,糙米中氟酰胺的最终残留量最高为0.63 mg/kg(低于2.0 mg/kg)。[结论]中国规定糙米中氟酰胺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2.0 mg/kg,以此依据,20%氟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田间喷雾,最高用药量450 g a.i./hm2,最多施药4次,氟酰胺安全间隔期为20 d。

关键词: 氟酰胺 残留 水稻 气相色谱(ECD) 消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