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枫 1 ; 吴传洲 2 ; 朱克保 3 ; 奚波 4 ; 韩韦东 5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安徽省芜湖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3.芜湖县农技中心

4.安徽省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5.芜湖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关键词: 水稻;小麦;产量;钾肥效率;钾素平衡

期刊名称: 土壤

ISSN: 0253-9829

年卷期: 2014 年 02 期

页码: 232-2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安徽沿江平原的稻麦轮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明显增加稻麦产量,但过多施用钾肥,产量呈现下降;除最高施钾处理外,水稻的钾肥效率也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稻麦施钾收益差异与钾肥效率变化趋势一致;水稻和小麦地上部钾吸收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也呈上升趋势。水稻和小麦各处理籽粒氮、磷吸收量均高于秸秆,而秸秆钾吸收量明显高于籽粒;随着钾肥投入的增加,水稻和小麦钾吸收量也明显呈上升趋势,水稻收获后各处理钾素均出现亏缺,但随着施钾量的提高,钾素亏缺程度减轻;小麦施钾(K2O)117 kg/hm2以上时,农田钾素出现相应盈余。水稻或稻麦合计,钾肥利用率均随着施钾量增多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保证稻麦高产高效,维持土壤钾素肥力考虑,水稻施钾(K2O)156 kg/hm2、小麦施钾117 kg/hm2可作为类似生产条件农区的钾肥推荐用量。

  • 相关文献

[1]安徽江淮丘陵区杂交水稻钾肥效应初报. 王允青,刘英,况晶,郭熙盛. 2005

[2]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孙志祥,韩上,武际,李敏,王慧,程文龙,唐杉,朱林. 2020

[3]超康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雷艳丽,高正良,周本国,吴廷全. 2004

[4]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筛选及其株型结构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张耀兰,杜世州. 2011

[5]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张培江,占新春,吴文革,李安林. 2002

[6]江淮丘陵地区玉米钾肥效应研究. 王允青,刘英,况晶,郭熙盛. 2005

[7]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Liu Feng,刘枫,Wu Chuanzhou,吴传洲,Zhu Kebao. 2012

[8]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9]水肥一体化对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作物养分的影响. 贾倍倍,陈晓芳,袁自然,王家嘉,胡芹远,曹阿祥,叶寅. 2021

[10]小麦生物产量影响因素初探. 朱昭进,赵莉,何贤芳,王青,汪建来. 2011

[11]小麦新品种华成3366绿色增产技术研究. 乔玉强,刘良柏,王平信,毛立浩. 2017

[12]不同氮肥运筹对江淮南部稻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孙雪原,季雅岚,吴文革,孔令聪,叶为发,袁立伦,柴新荣,何毕. 2020

[13]机播条件下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竹,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张耀兰. 2011

[14]保护性耕作和施用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王静,许征宇,胡鹏,桑亚松,李立胜. 2009

[15]不同氮·钾水平对小麦产量和氮·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张祥明. 2009

[16]氮肥运筹对皖麦44产量性状的影响. 汪建来,曹承富,孔令聪,王瑞,甘斌杰,赵斌. 2001

[17]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汪建来,孔令聪,汪芝寿,曹承富,甘斌杰,王瑞,赵斌,赵竹. 2003

[18]氮肥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张平治. 2008

[19]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适宜追氮时期研究.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刘永华,张四华. 2010

[20]淮北砂姜黑土区氮钾配施对小麦产量及氮、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雷之萌,韩上,武际,朱林,汪建来,何贤芳.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