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星载SAR在涡阳县冬小麦测产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与应用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雷达遥感的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使之成为南方大范围农业信息动态监测的最佳遥感手段。应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RadarSat-2,选择安徽省涡阳县冬小麦产区进行测产研究。利用SAR的多极化特点(HH/HV/VH/VV),针对此卫星影像比较选择VV极化,并在试验田取样,获得试验田产量,从而建立产量和后向散射系数关系的线性测产模型,在提取冬小麦种植区基础上,应用此模型对冬小麦进行大面积产量测产。通过计算,得到了超过80%精度的测产模型和冬小麦较准确的测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收割前一周左右应用SAR进行测产,从而为农保提供服务,这种思路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RadarSat-2 冬小麦 测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与非净化鸡群生产性能差异性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与非净化鸡群在生产性能上的差异,在对安徽省某地方品种鸡开展禽白血病和鸡白痢检测净化研究中,对获得的净化鸡群和非净化鸡群在死淘、产蛋、种蛋孵化以及后代生长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净化鸡群及其后代的死淘率较非净化组有较大程度降低;6~11月龄间月均产蛋率较非净化组提高5.91个百分点;蛋重显著高于非净化组(P<0.05),且料蛋比较非净化组低0.46个点;净化组鸡群种蛋在合格率、受精率、出雏率和键雏率指标上均高于非净化组;净化组后代3月龄内体重除1月龄母鸡体重外,其他均高于非净化组,其中2月龄母鸡体重差异显著(P<0.05);与非净化组相比,净化组后代的平均日增重有所提高,3月龄总增重较非净化组增加24.80 g,料重比降低0.05。综上结果可见,鸡群经过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后在生产性能上明显优于非净化鸡群,可显著提高养殖效益,开展种鸡群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对提高养鸡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含钙化合物对茶园土壤pH及有效氟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长期饮用高氟茶可引起饮茶型氟中毒,拟通过探明茶园土壤有效氟的调控机制,为治理土壤氟污染并降低茶叶中氟含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湖南某茶园0~20cm和20~40cm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培养,研究不同形态和添加量的钙离子对土壤pH和有效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0~400mg/kgCa2+[Ca(NO3)2]和100~1000mg/kgCa2+[CaCl2]后2层土壤pH由4.0降至3.5~3.7,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明显增加;添加60~1400mg/kgCa2+[Ca(OH)2]时,随Ca(OH)2添加量的增加,2层土壤pH分别升至5.13、5.23,土壤水溶态氟含量呈现先增加再降低最后增加的趋势;添加3种形态含钙化合物均降低土壤交换态氟含量。当土壤pH在3.5~6.0间变化时,以pH5.0为拐点,土壤pH降低或升高水溶态氟含量均增加,土壤酸化时尤甚。因此,可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白云石粉、Ca(OH)2,在偏碱性土壤上施用Ca(NO3)2、CaCl2,调整土壤pH至5.0左右,以有效降低茶园土壤有效氟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控释期为90d的硫膜(SPCU)和树脂膜(PCU)控释尿素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U)一次基施相比,控释尿素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子粒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增幅分别达15.1%~51.4%、64.5%~141.1%和5.4~18.2 kg/kg;显著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的SPAD值。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相比,树脂膜控释尿素及硫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以7∶3比例一次性施入的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子粒产量、氮肥农学效率以及水稻收获后的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其增幅分别为7.9%~31.7%、3.3~13.0 kg/kg、2.2%~17.6%和13.2%~22.0%;显著提高叶片中后期的净光合速率,且以树脂膜控释尿素100%一次基施的处理最高。施用树脂膜控释尿素的各处理较普通尿素均能显著提高水稻的氮肥生理效率。树脂膜控释尿素比硫膜控释尿素表现出更好的水稻增产效应和氮肥利用效率,更能有效延缓叶片衰老,实现水稻氮素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 硫膜控释尿素 树脂膜控释尿素 水稻产量 光合特性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输应激对大别山黄牛的影响
《动物医学进展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安徽省内近距离运输应激对育肥牛所造成的影响,试验选择21头大别山小黄牛(公12头,母9头)进行从运输前和到达饲养场后7d的研究。测定分运输前(0d),到场后1d和7d3个阶段。每个阶段从牛颈浅静脉无菌采血2份,1份加入肝素钠抗凝用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等血常规指标测定;1份不加抗凝剂,分离血清用于测定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UN)以及血清钠(Na)、钾(K)水平,同时称量试验牛平均体重。结果表明,试验牛运到养殖场后,受运输应激影响,体重下降明显(P<0.05)。与0d相比,在1d时试验公母牛的WBC,RBC,HGB,HCT和MCH升高(P<0.05或P<0.01),7d时,公母牛部分血常规有变化(P<0.05);在1d和7d时,试验公母牛GH和ALP的水平下降(P<0.05或P<0.01),COR、UN水平升高(P<0.05或P<0.01);在1d时,试验公母牛血清Na水平升高(P<0.05);在1d和7d时公牛血清K水平下降(P<0.01),母牛在1d时血清K水平下降(P<0.05)。母牛抗应激能力高于公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皖苏178的选育和主要品质性状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苏178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徐薯22为母本、宁99-9-5为父本,在其有性杂交后代中定向选育出的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对皖苏178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萌芽性好,中短蔓,分枝数多,结薯整齐集中,大中薯率高,高抗蔓割病,耐贮藏,淀粉率和淀粉产量比对照徐薯22分别增加5.47%和5.34%。适合在以淀粉加工为主的长江以北地区种植。2013年3月25日通过国家甘薯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30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线粒体标记分析安徽省三个家鸭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关系
《中国家禽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通过mtDNA序列多样性分析了安徽省地方鸭种巢湖鸭和枞阳媒鸭两个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关系。通过对巢湖鸭、枞阳媒鸭保种群体和枞阳媒鸭怀宁群体3个群体共计85个个体进行mtDNA D-loop区610 bp序列进行测序,共获得了24种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巢湖鸭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756和0.01115,遗传多样性最高,枞阳媒鸭保种群体次之,分别为0.552和0.00176,枞阳媒鸭怀宁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分别为0.515和0.00140。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巢湖鸭与枞阳媒鸭两个群体间遗传关系较远,枞阳媒鸭两个群体间遗传关系最近,但是出现了群体分化的趋势。本研究中枞阳媒鸭两个群体由于其地域差异以及后期进行人工选择导致这两个群体有较大的差异,可以作为两个类群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