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徽两优3号
《杂交水稻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徽两优3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光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RH316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于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7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7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成的耐寒早籼新品种。2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6 562.5 kg/hm2,比对照竹青增产0.45%;苗期耐寒性强,全生育期107 d;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粳皖稻8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88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而成的中粳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适宜于在江淮沿江地区推广的杂交中粳新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4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41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6 874.6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0.9%;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625.5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5.3%。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稻瘟病(3级),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好,12项米质指标中有11项达到一级或二级部颁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08 d,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53
《杂交水稻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5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光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RH003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于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的选育
《杂交水稻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892S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培矮64S的变异单株选育的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2004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1892S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不实率均为99.97%;不育起点温度较低(23.5℃),在合肥不育期30 d以上;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达60%以上;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分别为中抗和抗;米质优,达国标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3级标准;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其中皖稻153(1892S/RH003)于2005年1月通过了安徽省品种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