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硫磷配施的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1998年在沿淮和淮北缺硫的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上进行了5个点的大豆S-P配施效应研究的小区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的S-P配比水平:S0P0、S0P36、S36P36、S72P36、S0P72、S36P72和S72P72.试验结果表明,单施P比不施肥的产量虽然提高了3%~29%,但每公顷只增产了43~679 KG,而且大多数的产出低于P的投入,S-P配合施用明显地提高了产量3%~51%,每公顷籽粒的实际增产为140~1185 KG;在5个试验点有3个的增产F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S-P配施的提高了VCR试验表明,S72 P36的产量最高,增产最多,5个点的VCR为3~12.因此初步认为,在大豆生产中,高S低P是较为理想的S-P组合.在试验的S-P配施效应中S和P各自对增产贡献分析结果发现,S的贡献占了23%~89%,大部分超过50%,S的这个贡献在高P水平下一般较小.S-P配合作用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2~6个百分点,而单施P的只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S-P配施对籽粒含油率(%)的提高不显著,仅在高P情况下,含油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施P提高了籽粒P含量,而S-P配合则进一步表现了促P作用,但P提高最多的是在低S高P的组合中.


安徽大豆生产中最佳硫水平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安徽省淮北地区夏粮以大豆生产为主.1997年在该地区的砂姜黑土上进行了大豆五个施硫水平(S0~S4,相当于0、30、60、90和120 KG/HA)的两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硫促进大豆生长,增加了干物重及根瘤数.硫肥在盛花期-结荚期表现出来的效果比生育初期的明显,高硫的效果好于低硫处理.硫肥的施用使大豆产量在两个试验点分别增加了27~233 和133~534 KG/HA.第二试验点(龙亢农场)的增产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两个点因施硫使产投比达到3.5~14.6, 说明施硫的经济效益是令人满意的.从产量的增加,产投比的提高, 以及蛋白质产量等情况来看,初步认为,在土壤MCP-S含量低于25 MG/KG的情况下,每公顷施硫60~90 KG比较适宜.


皖豆系列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对安徽省 80~ 90年代通过审定命名的“皖豆”系列 19个大豆品种的系谱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认为皖豆系列大豆的核心亲本是徐豆 1号 (占 68 4 2 %)和 5 8-161(占 5 2 63 %) ,核心亲本的应用虽然育成了与当地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品种 ,品种间血缘关系的相近又意味着遗传基础的狭窄 ,这可能是大豆有性杂交育种产量没有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后在育种亲本组配上 ,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大豆资源特别是高蛋白资源 ,以现有育成品种和当地优良地方品种为基础 ,结合引进和利用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 ,开展有性杂交和理化诱变 ,拓宽遗传基础 ,提高品种的生产潜力和适应性。同时还要大胆创新 ,探索诸如大豆杂种优势利用及其他育种途径来迅速提高大豆单产


不同生育期施用“奥普尔”对夏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奥普尔液肥处理土壤 ,可提高大豆出苗率 9.1 %。除鼓粒期外 ,其余生育期使用该液肥 ,株高降低 ,分枝数增加 ,株荚数增加 ,百粒重降低 ;而鼓粒期施用 ,株高、分枝数没有变化 ,株荚数减少 ,荚粒数和百粒重增加。综合效果 :大豆施用奥普尔液肥 ,株粒数增加 ,产量提高 ,经济效益提高。而以土壤处理和花期喷施效果最好 ,增产率分别达 1 1 .8%和 9.6% ;两次复加施用 ,增产率达 1 3.6% ,投入产出比达 1∶ 5.3


大豆M型雄性不育系测交品种花期特性及调节模式研究
《大豆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国内外大豆品种 112个与不育系同期夏播 ,观察其花期特性的差别 ;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季候生态型的五个父本组品种分期播种试验的结果 ,提出推迟或提前播种的具体模式 ,从而有效地调节跨越南北 2 0个纬度的春、夏大豆父本品种的花期 ,使其与夏播不育系的花期相遇 ,达到传粉结实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