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esistance(模糊匹配)
104条记录
“九五”安徽省水稻中粳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1996~ 2 0 0 0年安徽省中粳区试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均高于对照 ,杂交稻为 8.0 1t/hm2 ,常规稻为 7.44t/hm2 ,杂交稻比常规稻平均增产 6.2 4%。两者的生育期均较对照长 ,抗性表现均不理想

关键词: 中粳区试 杂交稻 常规稻 产量 生育期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品种比较试验中性状鉴定评析

茶业通报 2001

摘要:本文对茶树品种产量、品质、抗逆性、生育期等性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提出在茶树品种比较试验中 ,①应选择生育期、抗寒、旱能力及树型类型相近的茶树良种作对照种 ;②在环境适宜的地区布置试验 ;③试验苗木统一由试验主持单位在试验地所在点进行培育 ;④将各品种优质原料占产量比重多少及其绝对数量作为茶树品种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等一系列新构想。应用这些构想 ,将有助于茶树良种的准确鉴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产量 品质 抗逆性 生育期 评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花期牙签接种方法的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在人工气候室进行的不同温度、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花期牙签接种试验的结果表明 :温度和相对湿度显著地影响病斑的长度。在中、英、法三国对中国和欧洲的 14个油菜品系进行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品系植株病斑的平均长度有差异 ,说明不同品系抗菌核病能力有差异。牙签接种法能够根据接种后一定时间病斑的平均长度区分品种的抗菌核病能力。且方法简单 ,快速 ,易操作。但由于接种过程中植株茎受到人为创伤 ,其外部防御系统遭到了破坏 ,使植株的抗侵染和抗扩展能力有所改变。建议在使用牙签穿刺法鉴定的同时 ,结合使用别的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抗性鉴定 牙签接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疫霉抗甲霜灵菌株的致病力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诱导辣椒疫霉对甲霜灵产生抗性 ,然后测定所得抗性菌株和野生亲本型菌株对辣椒的致病力。结果表明 :辣椒疫霉易对甲霜灵产生抗药性 ,抗甲霜灵 (Mrt)突变株HF 1 T、LA 1 T和驯化 (Trt)抗性菌株HF 1 Y、LA 1 Y与其野生亲本相比 ,其对甲霜灵的抗性水平均在 5 0 0倍左右 ;在含甲霜灵的CA平板上 ,其抗药性较稳定 ;所得的抗性菌株无论抗性倍数多大 ,其对辣椒的致病力与其野生型亲本菌株没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辣椒疫霉 甲霜灵 抗药性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卵菌病害化学防治概况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介绍了由卵菌引起的几类主要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现状、存在问题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卵菌病害的化学防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卵菌 化学防治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噻枯唑和抗叶枯净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株的适应度比较

植物保护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水稻白叶枯病噻枯唑抗性菌(Sa~r)和叶枯净抗性菌(P~r)的适应度(Fitness)特性进行了比较。当Sa~r和P~r与敏感菌(S)的等量混合物在植株上繁殖时,Sa~r和P~r竞争不过S,但P~r竞争能力较Sa~r强。Sa~r和P~r的致病力与S的无明显差异。但在离体保存时Sa~r和P~r易于丧失致病力。这种致病力的丧失是由于被保存的群体中低致病力的敏感菌比例上升所致,进一步说明Sa~r和P~r的适应度不及S。结果表明,白叶枯病菌抗药性菌适应度较差,在田间不易建立抗性群体,但不排除在高强度选择压力下也会出现抗性群体的可能。P~r在田间则比Sa~r易于建立抗性群体。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抗药性 适应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色关联分析在饲料大麦品种选育上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皖北砂姜黑土区种植的6 个饲料大麦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引二号品种最适合皖北砂姜黑土种植,具有产量高,各种经济性状好,抗逆性强等优点,并确定为本地区首推饲料大麦品种。

关键词: 饲料大麦 产量 抗逆性 灰色关联分析 砂姜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选择模型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从群体遗传学角度出发,建立了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选择模型:αtβt= ( ωθ) t·α0β0+ f[( ωθ) t - 1]/(1 - θω) 。其中α、β分别是病原菌对杀菌剂是敏感的( S) 和有抗性的( R) 的频率;ω是抗性病原菌的相对适合度;θ是不施药区面积所占的比例;t是持效期内病原菌的平均繁殖代数,f 是由敏感病原菌向抗性病原菌的变化频率。讨论了该模型的理论意义和应用。

关键词: 病原菌 杀菌剂 抗药性 适合度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白叶枯病菌抗药性现象的室内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目前我国防治该病的药剂主要是噻枯唑(川化—018),在含药含菌培养基上,筛选出了叶枯净(5—氧酚嗪)抗性菌,其突变率为2×10~(-6),抗性指数为333。未发现噻枯唑和渝—7802抗性菌。而在活体上直接喷药筛选时既发现了叶枯净抗性菌(抗性指数大于108),又发现了噻枯唑抗性菌(抗性指数大于196),仍然未发现渝—7802抗性菌,进一步的试验证明,噻枯唑活体抗性菌,离体测定时无抗药性,说明噻枯唑活体抗性和离体抗性不一致,而叶枯净的活体抗性和离体抗性一致。交互抗性测定证明,噻枯唑、叶枯净、渝—7802三者之间无交互抗性现象,而噻枯唑与敌枯双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正交互抗性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杀菌剂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剂浸种防治稻曲病和品种抗病性鉴定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不同药剂、处理时间防治稻曲病试验表明;水稻种子药剂处理,对减轻稻曲病的危害有明显效果。粉锈灵、甲基托布津处理效果较好;药剂浸种48h优于24h防病效果。对278份水稻品种(系)的抗性鉴定试验证明,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性有差异。菲优63等29个品种(系)对稻曲病的抗性较好。

关键词: 稻曲病 浸种 防治 品种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