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蚕桑文化科普教育的意义及实践思考-以安徽省蚕桑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为例
《北方蚕业 》 2023
摘要:开展蚕桑文化科普教育活动有利于深度挖掘蚕桑资源价值、弘扬与传承深厚的中华蚕桑文化,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丰富中小学素质文化教育,有利于科研院所拓展科研成果转化方式、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和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蚕桑产业综合影响力、丰富民众休闲旅游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了安徽省蚕桑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具备过硬的基础设施条件与发展基础、坚实的科技保障和充实的人才支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有利的环境条件、发达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旅游环境等发展优势,介绍了基地丰富多元的科普活动模式及具体开展情况,总结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策略与规划,以期为我国蚕桑文化科普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安徽大别山区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蚕业 》 2022
摘要:安徽大别山区是安徽省蚕桑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安徽大别山区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阐述了安徽大别山区蚕桑产业发展在产业基础、地理气候条件、技术服务体系、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并针对安徽大别山区蚕桑产业发展在产业模式、产业稳定性、综合管理技术水平、蚕病防控体系等方面的薄弱点,提出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合理布局多元体系、推广家蚕标准化饲育技术、完善综合消毒防病体系、建立家蚕病害监测与防控体系、拓展蚕桑产业规模等,以期为推动安徽大别山区蚕桑产业优质高产、规模化、健康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别山区 蚕桑产业 优势 薄弱点 发展措施 规模化 健康养殖
长江中下游小麦田杂草发生组成及群落特征
《植物保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我国长江流域冬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采用倒置"W"方法取样对江苏、安徽和湖北省945个冬小麦田杂草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冬小麦田共发现杂草93种(变种),隶属于28科72属,其中禾本科杂草最多,有15种;其次是菊科杂草有12种;蓼科杂草9种;十字花科7种;豆科和车前科各6种;石竹科5种。其中优势杂草有猪殃殃、日本看麦娘、看麦娘、菵草、野老鹳草、牛繁缕6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17种,常见杂草有12种,一般杂草有58种。根据物种多样性指数、辛普森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分析,孝感、阜阳、襄阳和宿州地区小麦田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宣城地区多样性最低。Sorensen’s相似度指数聚类结果发现,江苏北部地区麦区杂草组成与安徽北部相似。各地小麦田杂草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差异与气候条件、种植模式及除草剂应用等有关。
安徽铜陵矿区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特性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了安徽省铜陵宝山矿区自然植被,记录了11种植物,优势度较高种分别为鸭跖草、酸模、空心泡,并分析了以上3种优势植物和相关土壤中重金属Zn、Mn、Pb、Cd、Cr、Fe、Cu的含量,研究了优势植物体的重金属富集特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有较大差异,鸭跖草是Cu的超富集植物,空心泡和酸模属于Cu耐性植物。Pb在鸭跖草中含量较高,而酸模的地上/根比高达17.2,说明两者对Pb有富集能力。而空心泡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另鸭跖草对Zn、Cr,空心泡对Mn及3种优势植物对Cd都有富集趋势,但不是Fe的累集植物。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