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追氮时期(模糊匹配)
2条记录
超晚播条件下密度和追氮时期对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以目前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小麦超晚播(11月21日,较适宜播期晚30天左右)条件下,密度、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追肥时期对超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以密度450×104株/hm2、孕穗期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为7846.5kg/hm2。密度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每公顷穗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追氮时期对千粒重影响显著,随追氮时期的推迟而增加。增加密度和推迟追氮时期,旗叶叶片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和PSⅡ的活性(Fv/Fo)提高,增大了PSⅡ的潜在活性,有利于叶片所吸收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随着追氮时期的延迟,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呈增加趋势,试验结果表明推迟追肥至孕穗期可以改善超晚播条件下强筋小麦的籽粒品质。

关键词: 超晚播 密度 追氮时期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适宜追氮时期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优质种植中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研究了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氮307.5~322.5 kg.hm-2(其中有机氮37.5~52.5 kg.hm-2,化肥氮270 kg.hm-2)、基追比例为5∶5的条件下,烟农19和皖麦50的籽粒产量均以拔节期追施最高,产量分别达到9 497.10和9 857.55 kg.hm-2,以始花期追氮产量最低。粗蛋白、湿面筋含量、Z-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主要品质指标均随追氮时期推迟而提高,强筋品种烟农19在拔节期以后追氮的品质均能达到优质小麦标准(粗蛋白含量≥14%)。各氮肥利用参数基本以拔节期~孕穗期处理较高,追氮时期前移和后移均使各参数降低,拔节期~孕穗期处理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综合两个年度的结果,淮北地区小麦实现高产、优质栽培的追氮时期以拔节期~孕穗期为佳,传统的氮素"一炮轰"运筹方式难以达到9 000 kg.hm-2的超高产水平。

关键词: 小麦 淮北地区 追氮时期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