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6000kg·hm-2以上籽棉产量水平的高产高效理论
《中国棉花 》 2018
摘要:提高棉花产量是棉农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6 000 kg·hm-2以上籽棉高产水平应满足如下群体质量特征要求:品种为环境适应性强、高光效且化调敏感的抗虫杂交种;密度在2.40万3.00万株·hm-2范围,棉花总铃数120万135万;成铃时空均衡分布,伏前桃、伏桃、秋桃分别占5%、45%、50%,上、中、下部成铃各占35%、35%、30%,内、外围铃各占52%、48%.在6 000 kg·hm-2以上籽棉产量目标下,棉花个体要达到"120壮株型、555超大铃"标准,即株高120 cm以上,高质量成铃时间达到70 d,单株果节120个以上,单株50铃以上,内围成铃占52%、外围成铃占48%,秋桃占50%左右、铃重6 g以上.
基于6000kg·hm~(-2)以上籽棉产量水平的高产高效理论
《中国棉花 》 2018
摘要:提高棉花产量是棉农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6 000 kg·hm~(-2)以上籽棉高产水平应满足如下群体质量特征要求:品种为环境适应性强、高光效且化调敏感的抗虫杂交种;密度在2.40万~3.00万株·hm-2范围,棉花总铃数120万~135万;成铃时空均衡分布,伏前桃、伏桃、秋桃分别占5%、45%、50%,上、中、下部成铃各占35%、35%、30%,内、外围铃各占52%、48%。在6 000 kg·hm-2以上籽棉产量目标下,棉花个体要达到"120壮株型、555超大铃"标准,即株高120 cm以上,高质量成铃时间达到70 d,单株果节120个以上,单株50铃以上,内围成铃占52%、外围成铃占48%,秋桃占50%左右、铃重6 g以上。
沿江稻——麦两熟模式下水稻机械化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2017
摘要:因为密播及秧龄的限制,常规毯苗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机插植伤重,大田前期生长势弱,中期由于密度过大而导致群体质量差、后期早衰,因而产量难以突破人工育插高产水平,限制杂交水稻高产潜力发挥。安徽粮丰水稻项目组探索出钵苗机插新途径,研发的钵苗机插平衡栽培技术,攻克了传统毯苗机插水稻的"3个不平衡"问题,实现了稻麦两熟模式下水稻机插单产突破"吨粮"的超高产水平。本文从种子处理、播种育苗、大田整地、精准机插、精确施肥、浅湿交替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沿江稻—麦两熟模式下水稻机械化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水稻高产提供参考。
沿淮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大面积超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农学学报 》 2014
摘要:为有效缓解安徽淮北砂姜黑土"旱、涝、瘦、僵"的不良属性和自然灾害频发的过渡性气候对该区小麦持续丰产和生产潜力发挥的影响。自"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实施以来,通过采用攻关研究、多年多地示范验证和定点田块建档追踪分析的方法,围绕区域土壤特征、生态条件及小麦生产现状,研究了砂姜黑土培肥改良、品种利用、高质量群体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科学施肥和防病防倒伏,建立了适应淮北地区过渡性气候和砂姜黑土特点的小麦9750 kg/hm2的"一增二改三防"超高产综合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综合技术体系的运用实现了太和、涡阳、蒙城等项目县百亩高产攻关田多年产量超过9750 kg/hm2的水平,并创造了同年多点产量超过11400 kg/hm2的高产典型。经大田实践验证,该技术体系的形成对黄淮南部砂姜黑土区小麦大面积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寻求水稻稳定超高产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早熟晚粳品种武粳15、常优1号为供试材料,其它栽培措施统一在最佳技术指标前提下,就氮肥运筹与穗肥施用叶龄期,设置了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和促前控中3种栽培模式,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大面积生产上的常规栽培模式为CK,对产量及其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以及根系活力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同时,在江苏东海、兴化、高邮、常熟等地,以徐稻3号、常优1号、陵香优18、武粳15等品种为材料,进行(15—50)×667m2连片的稳前优中强后超高产栽培综合试验与扩大到100×667m2连片试验田上的生产性验证试验。【结果】2品种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2模式的实产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750kg/667m2)。与CK相比,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2模式每穗粒数多、群体颖花量大,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与之相当;2模式的群体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准时够苗,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且数量适中(适宜穗数的1.3—1.4倍),此后群体平缓消减,至抽穗期基本稳定,最终成穗率显著高于CK;其群体LAI动态与茎蘖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最大LAI均出现在孕穗期,为8.0—8.5,成熟期仍保持3.5—4.0;群体光合势与干物质积累,2模式在生育前期(移栽—拔节期)较CK低,中期(拔节—抽穗期)与CK相当,后期(抽穗—成熟期)显著高于CK;2模式在拔节期的根系干重与CK相当,抽穗期和成熟期则显著高于CK,而这3个时期的根冠比均显著高于CK,其抽穗后(抽穗—腊熟期)的根系平均伤流量与颖花根流量均显著高于CK。同时,连续2年多地的稳前优中强后超高产综合栽培试验以及后3年扩大到100×667m2连片试验田上的生产性验证试验,实产均达800kg/667m2左右。【结论】揭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根本在于"强支撑、扩库容、促充实";提出了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的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
关键词: 水稻 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 超高产 定量化栽培模式
双季北缘地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双季稻北缘地区生长季节短,温光资源不足;而常规高产栽培在品种选用、肥水运筹、群体结构及调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产量不高不稳。补偿栽培采用生育期适中偏长优质品种;通过适当早播、拓展生长季节、增加温光利用,合理稀播培育壮秧、高效利用低位次分蘖成大穗;合理基本苗和群体结构,在大田早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生育中期壮秆强根、延长有效叶面积高值期,生育后期补充营养、湿润灌溉增强群体活力和抗逆性、减缓高效叶面积下降速率以补偿群体光合势,促进群体结构与光合功能高效协调,增强群体物质积累与转化能力而稳定高产。以生育期适中偏长、产量潜力高优质品种(或超级稻品种)为基础,培育多蘖壮秧、精确优化群体结构和肥料合理运筹为核心技术,配套湿润节水灌溉和病虫草害无害化防治,构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成功示范。
关键词: 双季北缘 水稻 补偿栽培 超高产 The northern of Double-cropping Rice
夏大豆MN413单产4726kg/hm~2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该研究利用具有特异株型的夏大豆高产种质MN413,在黄淮地区 (安徽蒙城 )获得亩产单产 472 6kg/hm2 的籽粒产量。其植株形态表现为 :根系特别发达 ,高抗倒伏 ;株型收敛紧凑 ;植株繁茂 ,主茎节数适中 ,有效节数多。其高产栽培的技术核心是 :生育前期抓壮苗匀植群体 ;中后期抓生长调节和营养运转 ,促进有效积累提高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