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符离集烧鸡(模糊匹配)
4条记录
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分析及控制

肉类工业 2016

摘要:为了确定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及主要控制环节,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根据食品中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分析测试了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中车间环境、车间用水、操作人员、器具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并测试了加工过程中7个工艺点的鸡肉微生物变化情况。得出新鲜白条鸡、冷却清洗、涂蜜、整形为微生物主要污染环节,其中原料和涂蜜环节受污染最严重。通过分析加工过程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建立了基于微生物危害的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主要为冷却清洗、涂蜜、卤制、整形和杀菌为主要控制点,同时油炸和卤制车间内环境微生物也需要有效控制。生产符离集烧鸡需重点加强卫生管理,降低产品初始菌数,改善产品质量安全性。

关键词: 符离集烧鸡 微生物 关键控制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养模式对符离集烧鸡品质的影响

中国家禽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模式饲养的淮北麻鸡对符离集烧鸡品质的影响。450只56日龄淮北麻鸡分为笼养组、平养组、放养+笼养组、放养+平养组、放养组,每组公母各半。饲养13周后用于加工符离集烧鸡。结果显示:放养组与放养+平养组的公鸡加工成品率较高,分别比平养组高4.86%和4.17%;放养+笼养组、放养组的母鸡加工成品率分别比放养+平养组、笼养组高9.55%、9.16%和7.54%、7.16%;感官综合评定以放养和放养+平养组最好,均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极显著高于放养+笼养组和笼养组(P<0.01);烧鸡营养成分中,脂肪含量以放养组最低,笼养组最高;风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放养+平养组最好,显著高于平养与笼养组(P<0.05)。表明饲养模式对符离集烧鸡的加工成品率、感官评价和营养成分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综合各项指标以放养+平养模式饲养的淮北麻鸡加工的符离集烧鸡最优。

关键词: 饲养模式 符离集烧鸡 感官评定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中国著名的传统肉制品符离集烧鸡5种不同加工阶段下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比较,以期找到符离集烧鸡中特有的存在显著差异的挥发性风味组分,为其加工工艺的改进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采用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2种技术研究符离集烧鸡5个加工阶段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加工阶段的样品气味差异明显,能被很好地区分,其鉴别指数DI值为79。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共鉴定得到12大类10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7种醇类、5种酚类、18种醛类、10种酮类、8种酸类、4种酯类、5种烷烃类、2种芳香烃类、17种烯烃类、8种含氧化合物、3种含氮化合物和3种含硫化合物;在5种不同加工阶段的样品(生鸡、油炸鸡、卤制鸡、真空包装鸡和成品符离集烧鸡)中分别鉴定出35、41、55、88和67种风味化合物。5种样品中,醛、酮、醇、烃类以及含氧化合物的含量均占总量的绝大部分,而酸、酯以及含氮和含硫化合物含量较低。油炸和卤制是符离集烧鸡气味形成最主要的加工阶段,硫化物和羰基化合物是主要的风味贡献物质。脂肪氧化降解、美拉德反应以及Strecker降解是符离集烧鸡风味形成的重要反应。

关键词: 符离集烧鸡 挥发性化合物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麻鸡出栏日龄对产肉性能及制作烧鸡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淮北麻鸡出栏日龄对产肉性能及制作烧鸡品质的影响,分别取放养至6个月、5个月和4个月龄的淮北麻鸡10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分析、肉质理化分析;同时各组取20只(公母各半),加工成符离集烧鸡。加工后测定各月龄鸡的加工成品率、肉质营养成分并作感观评定。结果表明,6月龄、5月龄的淮北麻鸡的半净膛屠宰率和全净膛屠宰率分别为79.10%、77.77%与79.46%、67.26%,均显著高于4月龄组76.23%半净膛屠宰率和63.81%全净膛屠宰率(P<0.05);饲养期长,则淮北麻鸡的屠宰率高,蒸煮损失少,6月龄淮北麻鸡公鸡的加工成品率高于4月龄组,差异极显著(P<0.01);淮北麻鸡加工前6月龄组的蛋白质、风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4月龄组,但加工后各组烧鸡的营养成分及感观评定的综合得分并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淮北麻鸡 肉品质 出栏日龄 符离集烧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