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河蟹(模糊匹配)
21条记录
水华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及潜在致病菌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水华频发制约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群落响应水华发生与消退机制是预防与治理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对水华的响应特征,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拟浮丝藻水华下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潜在病原菌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体中的优势细菌类群为伯克霍尔德菌科(Burkholderiaceae)和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aceae),底泥中的优势类群为Steroidobacteraceae菌科和Burkholderiaceae等;科水平下的蓝细菌门类群和其他大部分细菌群落呈显著正相关。养殖水体中潜在病原菌的丰度与水华的生消呈现出相反的趋势,OTU365和OTU1614(均属于Candidatus Similichlamydia epinepheli)是其主要的潜在病原菌,而在底泥中潜在致病菌表现出富集的特征,以OTU1280(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CCA结果显示,蓝藻暴发过程中,Tem、NO3--N、NO2--N及NH4+-N驱使水体蓝藻门细菌类群的变异,NO2--N是驱动养殖水体潜在致病菌群落变异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为防治中华绒螯蟹养殖水华发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池塘养殖系统 水华 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 细菌群落 潜在致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皖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的评估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奇数年江苏和安徽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进而为后续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6个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且相近(等位基因数Na=16.0~18.4,有效等位基因数Ne=10.1~12.4,观测杂合度H_o=0.759~0.836,期望杂合度He=0.897~0.916,多态信息含量PIC=0.870~0.892)。群体间遗传距离D_n(0.154~0.277)、遗传分化系数Fst(0.001~0.011)均较小,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中群体间遗传变异仅占0.47%,一致表明群体间不存在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养殖群体具有共同的祖先型,高淳群体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最远,结合其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淳群体可作为选育基础群之一。Structure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每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组成多样且比例近似,结合近交系数和瓶颈效应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存在较大程度的外源种质混杂。综上,苏皖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仍然较高,具有潜在的开发与利用价值,但其可能存在种质混杂,在开展后续的良种选育时,需对养殖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纯种质,使其种质资源得到合理的可持续性利用。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养殖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河蟹质量安全数字化控制平台研发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摘要:河蟹产业的质量安全是从“池塘到餐桌”的质量安全,涉及养殖、运输和销售等不同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消费者关心的质量安全问题。运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各环节关键信息或消费者关注信息,能有效监管河蟹产业发展,也能帮助消除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该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二维码技术和5G技术,研发河蟹质量安全数字化控制平台,管理苗种、投饵、捕捞、水体水质和健康生态等养殖相关数据,采集捕捞、运输和销售数据,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查看养殖全过程数据、运输和销售等信息,并实时监督养殖环境,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河蟹 质量安全 二维码 平台研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种群遗传学研究

农学学报 2022

摘要:研究旨在探究安徽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状况以及资源混杂程度,以期为中华绒螯蟹资源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采集了中华绒螯蟹4个养殖群体和长江野生群体共170尾样本,基于线粒体分子标记,进行种群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遗传多样性低,盲目捕捞可能造成野生资源衰退.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未出现显著遗传分化,存在严重的种质混杂.研究探明了长江中华绒螯蟹的资源现状,为其科学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养殖与野生群体 线粒体基因 种群遗传分析 种质混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绒螯蟹4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可为中华绒螯蟹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对偶数年江苏、安徽4个主要养殖群体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10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群体中均表现出高度的遗传多样性,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9.810~11.660、预期杂合度(He)为0.904~0.918、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74~0.891.综合遗传多样性大小为无为群体>张家港群体>高淳群体>宜兴群体;成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小(<0.3)、遗传分化指数(<0.05)均较低,分子变异分析中高达99.58%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结构分析显示,所有个体可分为4个遗传组,但每个养殖群体中均包含4个遗传组.群体系统进化树显示,高淳和张家港群体最先聚类为一支,互为姊妹群,然后依次与无为群体、宜兴群体聚类.中华绒螯蟹4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高,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可能存在种质混杂.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养殖群体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后暂养育肥对大规格商品蟹品质的影响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探讨秋后暂养育肥对大规格商品蟹外观、生物学和营养成分等品质指标的影响,选择面积0.133 3~0.200 0 hm~2的试验池塘6口,每3口为一组,一组暂养雌蟹,另一组暂养雄蟹,随机观察并测定暂养0、10、20、30、45、60 d雌、雄蟹的外观色泽、肌肉指数、性腺指数、肝胰脏指数、肥满度以及可食部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暂养20 d后,河蟹体色有较明显改变;暂养30~60 d,体色基本稳定,具有明显的"青壳、白肚、黄毛、金爪"特征。不论是雌蟹还是雄蟹,暂养20、30 d时各项生物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暂养30~60 d除雌蟹性腺指数外,各项生物学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30 d相比,暂养60 d雌蟹性腺指数显著上升(P<0.05),肝胰腺指数略有下降(P>0.05)。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暂养对可食部分粗蛋白及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粗脂肪含量及雄蟹水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

关键词: 河蟹 暂养育肥 外观品质 生物学指标 营养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蟹虾鳢鲴生态混养技术试验与经济效益分析

现代农业 2019

摘要:为探索河蟹池塘提质增效生态养殖模式,在集成微孔增氧、水草动态平衡养护、水质调控、螺蛳分期投放等水环境生态营造技术基础上,引入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名优鱼类--沙塘鳢和细鳞斜颌鲴,开展了池塘河蟹-青虾-沙塘鳢-细鳞斜颌鲴生态混养技术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河蟹 青虾 沙塘鳢 细鳞斜颌鲴 生态混养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宿松地区河蟹池塘养殖模式调查与经济效益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于2013年4月对宿松龙湖地区河蟹养殖模式进行调查,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家鱼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宿松地区主要以成蟹养殖为主,主要是池塘精养,河蟹平均产量为1 200 kg/hm2,平均利润为87 675元/hm2。考虑到河蟹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河蟹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较好,养殖利润比传统家鱼养殖高,可以在安徽省沿江地区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 河蟹 养殖模式 经济效益 宿松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蟹主养池塘套养多品种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了探索安徽省芜湖县河蟹主养池塘多品种套养技术,于2013年利用河蟹主养池塘套养青虾、鳜鱼、细鳞斜颌鲴等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池塘实施多品种套养,可有效利用蟹池中残饵、水草、腐殖质、底栖动物等丰富的天然饵料,且河蟹主养池塘增产达45%左右。经过近1年的套养试验,面积13.3 hm2的河蟹主养塘捕获河蟹、青虾等水产品总产量24 020 kg,平均产量1 806kg/hm2,总销售收入193.3万元,总利润103.4万元。

关键词: 河蟹 主养池塘 多品种套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养蟹套养双季青虾技术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在养蟹池塘套养细鳞斜颌鲴及双季青虾,春季(2月中旬)每公顷投放800~1 000尾/kg的越冬青虾种15万尾,夏季(7月中旬)每公顷投放5 000~7 000尾/kg当年繁育青虾苗37.5万尾,3月中旬每公顷投放160~200只/kg的蟹种9 000~18 000只,6月上旬每公顷投放10~13 cm细鳞斜颌鲴鱼种450尾。翌年1月下旬干塘收获,平均每公顷产商品蟹912.0~939.0 kg和1 543.5~1 681.5 kg,细鳞斜颌鲴162.0~184.5 kg,青虾810.0~844.5 kg和994.5~1 026.0 kg,商品虾规格达4.6~6.1 cm,投入产出比为1:1.51~1:1.80。

关键词: 河蟹 青虾 细鳞斜颌鲴 池塘混养 双季 微孔增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