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栝楼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 2024
摘要:目的 对栝楼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综合评价栝楼种质资源,筛选优良栝楼种质资源。方法 以潜山市传文瓜子有限公司种质资源圃的31份栝楼种质和3份皖蒌为研究材料,对其17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结果 34份栝楼种质在17个农艺性状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7.40% ~ 64.31%,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产籽量,最小的是成熟周期。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部分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表明,34份栝楼种质在平方欧式距离为7.5处时,可被划分为3个类群。主成分分析表明,17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1.867%。综合评价表明,除3份皖蒌外,筛选出11份优良种质。结论 34份栝楼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初步筛选出11份综合性状优良的栝楼种质,可为栝楼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栝楼蔓枯病病原鉴定及不同中草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栝楼蔓枯病的发生情况及病原种类,筛选出针对该病害的高效植物源抑菌剂,本研究对安徽省潜山市栝楼基地蔓枯病的田间症状进行了调查,对其病原进行了分离和纯化。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栝楼蔓枯病病原确定为Stagonosporopsis caricae。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测定了2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S.caricae的抑菌活性,发现当提取物质量浓度为15 mg·mL-1时,蛇床子、博落回提取物对S.caricae的抑制率>90%,苦参、虎杖提取物的抑制率>80%;蛇床子和苦参提取物对该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1648~0.5289和0.7347~0.8332 mg·mL-1,抑菌活性最为明显。该研究为栝楼蔓枯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栝楼新品种'皖蒌30号'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栝楼新品种‘皖蒌30号’是从‘皖蒌20号’田间变异株中选育而来。生育期215 d,中熟;坐果多;果实椭圆形,幼果浅绿色,成熟时黄色,果面有浅纵沟;种子长椭圆形,饱满,壳浅棕色,有光泽,平均出籽率12.6%,千粒质量237.0 g,平均干籽2 550.0 kg·hm-2;一年生、两年生植株平均鲜果质量399.7、408.9 g·株-1,块根质量3.5、5.5 kg·株-1;抗病性强。适宜在安徽省及周边地区种植。


3个栝楼主栽品种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以栝楼的3个主栽品种皖蒌9号、皖蒌17号和皖蒌20号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各品种组培苗的最佳增殖培养基、最佳生根培养基及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皖蒌9号和皖蒌17号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和最佳生根培养基一致,分别为MS+0.2 mg/L 6-BA+0.15 mg/L IAA和MS+0.5 mg/L IBA+0.05 mg/L NAA;皖蒌20号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0.2 mg/L 6-BA+0.05 mg/L IAA和MS+0.2 mg/L IBA+0.30 mg/L NAA。皖蒌9号、皖蒌17号和皖蒌20号生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分别达95.34%、90.56%和93.67%。


栝楼病果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栝楼健康果和病果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分子鉴定的方法,研究栝楼病果与健康果表面微生物多样性差异,探究引起栝楼果实致病菌的种类,以期为栝楼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所有样本中共得到8个门、24个纲、54个目、133个科、206个属、286个种,其中属水平排列前5的依次为间座壳菌属(Diaporthe)、枝孢菌属(Cladosporium)、蔓枯菌属(Stagonosporopsi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酵母菌属(Hannaella).患病果实表面微生物的集中度高,与健康组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丰度较高微生物主要为间座壳属(Diaporthe)、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选择4株分离纯化后的典型菌株进行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为炭疽属(Colletotrichum)、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验证了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可知,引起潜山市栝楼果实病害的病原菌为间座壳属(Diaporthe)、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


栝楼食用历史沿革与变迁
《皖西学院学报 》 2023
摘要: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近现代相关县志、现代发表的文献及产业调研,系统梳理了植物栝楼Trichmanthes kiriloxvii Maxim.食用的相关记载,并对栝楼子现代的食用情况进行调研,对栝楼根食用问题进行探索。结果表明,栝楼根食用距现在约有8100~8300年,随着宋代“天花粉”名称的出现,栝楼根开始被普遍食用;栝楼瓤和子的食用有600多年历史,栝楼子是现代栝楼产业的主要经济支撑。栝楼植物的多个部位具有食用开发潜能,其种子的食用从古代至近代,均有文字可考,可为栝楼子的新食品原料申报提供理论基础。


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中多类型资源性成分差异,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UPLC-MS/MS方法对8个产地9个品系22个批次瓜蒌皮中的糖类、核苷类、氨基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等39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瓜蒌皮产地及品系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瓜蒌皮中果糖、葡萄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78%、8.14%;检测出10种核苷类、18种游离氨基酸类成分,核苷类成分平均总量为0.57 mg/g,游离氨基酸类成分平均总量为37.71 mg/g;检测出黄酮类成分6种、三萜类成分3种,平均总量分别为0.58、0.01 mg/g。PCA结果表明,基于39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河北石家庄产"皖蒌7号"瓜蒌皮综合得分最高,河北产区与其他产区的瓜蒌皮差异明显,主要差异成分为药效成分氨基酸类和木犀草苷。结论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所含资源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但从整体上分析评价,各类型资源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传统药用瓜蒌产区所产部分品系瓜蒌皮中资源性成分总量及药效成分含量相比其他产区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瓜蒌皮临床用药选择和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对栝楼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探究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防治栝楼根结线虫病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方法]采集、鉴定并室内繁殖安徽省潜山市供试田中栝楼根结线虫;在室内接种试验和大田试验条件下,评价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对栝楼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安徽省潜山市供试田块栝楼根结线虫病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分别在栝楼出苗后第10和70天,使用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80~100μL/株,对水1 000 mL后灌根,田间栝楼根部病情指数分别降低79.3%和91.4%。[结论]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灌根可以有效防治栝楼根结线虫病。
关键词: 栝楼 根结线虫病 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 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