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不同干燥方式对封鳊鱼品质的影响
《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干燥方式对封鳊鱼品质及鱼肉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自然、冷风、冷冻、冷风—热风联合和热泵5种干燥方式对封鳊鱼进行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鳊鱼质量损失、干燥速率、硫代巴比妥酸值、挥发性盐基总氮、水分活度、复水率、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干燥的干燥速率低、鱼肉复水率差、氧化最严重、腐败程度较高,但弹性和咀嚼性较好;冷冻干燥的干燥速率最快,鱼肉复水率最高,氧化和腐败程度最低,但弹性和咀嚼性差;冷风干燥的干燥速率低,但鱼肉复水率较好,仅低于冷冻干燥,氧化和腐败程度也仅高于冷冻干燥,且弹性和咀嚼性最好;热泵干燥的干燥速率较高,但鱼肉复水率低、氧化和腐败程度均较高、质构特性较差;联合干燥的干燥速率较快,但鱼肉复水率最低、腐败最严重、质构特性差。
超高压加工工艺对小龙虾仁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研究超高压处理的3因素(压力、保压时间和施压温度)对小龙虾仁品质的影响。分别以菌落总数、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感官评价为响应值建立多元回归数学模型,4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显著性检验水平分别为:0.9928(P<0.0001)、0.9839(P<0.0001)、0.9802(P<0.0001)、0.9520(P=0.0008),均具有较好的拟合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优化出使小龙虾仁产品达到商业无菌标准并具有良好品质的超高压处理条件为:压力350 MPa、保压时间30.3 min、施压温度40.3℃。
关键词: 超高压 响应面法 菌落总数 解冻损失率 蒸煮损失率 感官评价
ROAV法分析超高压处理对小龙虾仁关键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小龙虾仁特征性风味成分,并进一步探究超高压处理对小龙虾仁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对一定条件下超高压处理前后小龙虾仁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合感觉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其进行关键风味化合物分析,同时结合响应面多元回归分析及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探究超高压处理三因素对小龙虾仁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龙虾仁在特定超高压条件下处理前后分别检出挥发性成分54和48种,其中同时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有37种;超高压小龙虾仁关键风味化合物为:己醛、庚醛、辛醛、壬醛、癸醛、十二醛、2-癸酮、2-十一酮和2-正戊基呋喃共9种,比未经过超高压处理的样品多出1种(2-十一酮);保压时间和施压温度对小龙虾仁风味影响显著(p<0.05),实际生产应在保证商品品质的基础上,尽量降低保压时间和施压温度,才能获得更为良好的产品风味。
关键词: 小龙虾仁 超高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法 响应面
自制封鳊鱼与鲜鳊鱼及市售封鳊鱼产品的比较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自制封鳊鱼与市售封鳊鱼的品质差异以及鲜鳊鱼与封鳊鱼之间的物性、营养等差别,本文采用质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气质联用仪(GC-MS)和全自动氨基酸测定仪对鲜鳊鱼及封鳊鱼(共4个样品)的质构(TPA)、微观结构、挥发性成分及游离氨基酸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封鳊鱼背肌和腹肌的弹性、嫩度、韧劲和适口性与鲜鳊鱼相仿,同时封鳊鱼具有比鲜鳊鱼强得多的抗压性;鲜、封鳊鱼一共检出挥发性成分76种,鲜鳊鱼制作成封鳊鱼之后,产生了多种新的挥发性成分,自制封鳊鱼香气物质最丰富(50种),不同的加工方式造成了挥发性成分的显著不同;鲜鳊鱼加工成封鳊鱼之后,所含单个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说明封鳊鱼增强了鲜鳊鱼的滋味、营养及功能,且不同的加工方式对封鳊鱼游离氨基酸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p<0.05)。综上所述,自制封鳊鱼采用较为严格的加工工艺条件,与市售产品相比,其品质优良,说明封鳊鱼产品的标准化切实可行。
关键词: 封鳊鱼 鲜鳊鱼 质构 微观结构 挥发性成分 游离氨基酸
复合天然抗氧化剂对鳊脂肪的抗氧化效果
《淡水渔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一种能够有效抑制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脂肪氧化的复合天然抗氧化剂,试验中将VE、茶多酚、虾青素、迷迭香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人参提取物和芦丁提取物进行复合,并研究复合天然抗氧化剂对鳊脂肪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组分筛选试验设计的8组复合天然抗氧化剂中,迷迭香提取物、人参提取物和VE组成的复合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下文将迷迭香提取物、人参提取物和VE组成的复合天然抗氧化剂简称为目标抗氧化剂);试验对目标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目标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显著优于组分筛选试验中的其他组合(P<0.05),并将目标抗氧化剂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A、BHT、TBHQ)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目标抗氧化剂与这3种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 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脂肪 天然抗氧化剂 复合 抗氧化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加工过程腌制工艺的优化
《渔业科学进展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因肉质细腻深受消费者喜爱,其鱼体扁平,适合加工成整鱼产品,所以腌制是黑尾近红鲌加工的关键环节。为缩短腌制时间、降低鱼肉含盐量、提高黑尾近红鲌制品的安全性和标准化,本研究对黑尾近红鲌的腌制工艺进行优化。试验以鱼肉含盐量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加盐量、腌制时间和腌制温度3个因素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中,加盐量分别为3%、5%、7%和9%,腌制温度为5℃、10℃、15℃和20℃,腌制时间为24 h、48 h、72 h和96 h,并通过响应面分析软件分别得到鱼肉含盐量、TVB-N值与加盐量、腌制温度、腌制时间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计算得出最佳腌制工艺参数为:加盐量4.5%、腌制温度7℃、腌制时间38 h,此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鱼肉含盐量为3.23%、TVB-N值为32.35 mg/100 g。通过验证试验,证明模型预测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差很小,说明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实际生产情况。此模型能够为黑尾近红鲌的工业化生产服务,并对其他体形扁平鱼类的腌制有指导意义。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