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凌俊(精确检索)
作者:江河(精确检索)
作者:胡王(精确检索)
22条记录
主养草鱼池塘多品种混养技术试验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提升草鱼池塘养殖产量和效益,通过调整放养模式,进行免疫生态防控,实行轮捕轮放、投喂高效环保饲料、改造养殖设施等技术综合运用,结果表明:商品鱼销售收入36.00万元/hm2,鱼种销售收入5.85万元/hm2,利润约9.55万元/hm2。

关键词: 草鱼 轮捕轮放 混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黄鳝(Monopterus albus)繁殖力的比较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不同来源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个体繁殖力,研究了其个体繁殖力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以怀卵量作为绝对繁殖力的表征参数,对雌性黄鳝进行解剖测定。结果显示,野生黄鳝绝对繁殖力(F)为181–729粒,人工培养黄鳝F值为165–589粒,人工繁育黄鳝F值为135–352粒;野生黄鳝基于体重的相对繁殖力(FW)为5.4–11.8粒/g,人工培养黄鳝FW为3.5–9.3粒/g,人工繁育黄鳝FW为4.96–8.55粒/g;野生黄鳝基于体长的相对繁殖力(FL)为5.8–17.2粒/mm,人工培养黄鳝FL为4.85–15.00粒/mm,人工繁育黄鳝FL为4.35–9.03粒/mm,不同来源黄鳝在F、FL、FW上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来源和体色均不同的黄鳝其F和FL均具有极显著差异,而FW差异不显著;所有黄鳝的F和野生黄鳝的FL与体长、体重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其余F、FL和FW与各生物学指标均相关性较小。研究表明,野生黄鳝的F、FL和FW均高于人工培养和人工繁育的黄鳝,怀卵量优势明显。

关键词: 黄鳝 繁殖力 来源 体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饵料不同鱼饲比对黄鳝肝脏、血液生化指标及抗病力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探索饵料中不同鱼饲比对黄鳝肝脏、血液生化指标及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野生黄鳝组相比,采用冰鲜鱼与膨化饲料投喂的黄鳝,其肝重指数显著高于野生黄鳝组,但试验组组间差异不显著,饵料鱼饲比对黄鳝肝重指数影响不显著;黄鳝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且与野生黄鳝组差异不显著。试验组黄鳝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高于野生黄鳝组,试验组组间差异不显著;随着饵料鱼饲比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有降低的趋势,T(1∶4)组显著低于T(4∶1)、T(2∶1)组,而黄鳝抗病力呈显著提高的趋势,T(1∶1)组显著高于T(4∶1)、T(2∶1)组,而后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黄鳝 鱼饲比 肝脏 血液生化指标 抗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投喂水平对黄鳝幼鱼生长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温为25~28℃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投喂水平对不同日龄阶段的黄鳝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一期(7~15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40、60、80、100%IBW/d(IBW为初始体重);二期(16~24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5、50、65、80%IBW/d;三期(25~33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0、40、50、60%IBW/d。结果表明:(1)投喂水平显著影响黄鳝仔稚鱼的生长。7~15日龄(一期)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随投喂水平的增加显著上升,以100%IBW/d投喂组最高;16~24日龄阶段(二期)幼鱼的SGR与前一阶段的变化趋势相同,以80%IBW/d投喂组最高;而25~33日龄(三期)时,SGR以20%IBW/d投喂组最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2)投喂水平显著影响黄鳝鱼体相对增重率(WGR)和SGR,投喂水平与WGR和SGR呈正相关性,除最低投喂组外,其余组别的投喂水平与饲料转化率(FCE)呈负相关。(3)各期仔鱼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之比随着投喂水平升高差异显著。7~15日龄(一期)阶段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比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以40%IBW/d处理组最高;16~24日龄(二期)时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25~33日龄(三期)时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比也是呈现降低的趋势,以30%IBW/d处理组最高。

关键词: 黄鳝 投喂水平 仔稚鱼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滁州鲫(Carassius auratus)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天然三倍体滁州鲫的系统进化地位,采用直接测序法获得滁州鲫线粒体基因组。其序列全长为16581 bp,碱基组成为31.6%A、26.2%T、16.1%G和26.1%C,包括13个蛋白质基因、22个t RNA基因、2个r 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区,各基因的位置及组成与已公布的鲤科鱼类一致。除t RNA-Ser(AGY)外,其他21个t RNA的二级结构均具有典型的三叶草结构;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COⅠ起始密码子为GTG外,其余均以ATG为起始密码子;COⅡ、ND3、ND4和Cytb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为不完整的T,其他9个基因均具有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AA或TAG。序列分析表明,滁州鲫与其他鲫属鱼类(方正银鲫A系和D系、鲫、淇河鲫、萍乡肉红鲫、黑鲫、日本白鲫和日本银鲫)在线粒体基因组上均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94%)。以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为外类群,基于线粒体13个蛋白质基因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构建上述鲫属鱼类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滁州鲫与方正银鲫亲缘关系最近,与黑鲫最远。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认为滁州鲫应为银鲫亚种的一个地方种群。

关键词: 滁州鲫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ACCP原理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

水产养殖 2015

摘要:安徽省是我国河蟹养殖大省,河蟹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河蟹产量达98 655 t,占全国总产量的15.2%。然而,随着养殖容量的增加,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大规模高密度的养殖模式除了带来经济效益之外,还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第一,养殖病害严重,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频发;第二,养殖水体污染严重,大量饵料和肥料投入,使得水体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容易导致水质恶化,为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长江流域黄鳝6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研究

四川动物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为分子标记,研究了安徽长江流域黄鳝6个地理种群(当涂、无为、繁昌、贵池、怀宁和望江)共180尾个体的遗传变异关系。结果显示,在1087 bp序列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101个,单倍型68个,碱基组成中A+T的含量大于G+C的含量。6个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0.623~0.940)较高,核苷酸多样性(0.001 78~0.019 04)较低。群体分化指数(Fst:0.026 12~0.947 07)、基因流(Nm:0.027 94~18.6400)和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表明,安徽长江流域黄鳝一些地理种群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单倍型系统进化树和进化网络图表明:6个地理种群分为2个大的进化支,当涂与繁昌种群为一支,其余4个种群为另一支。地理隔离和黄鳝有限的迁移能力可能是造成种群遗传分化的原因。

关键词: 黄鳝 长江流域 细胞色素b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饵料中不同鱼饲比对黄鳝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探索饵料中不同鱼饲比对黄鳝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饵料中鱼饲比从T(4∶1)降到T(1∶2),黄鳝的生长性能未受到影响;当鱼饲比降至T(1∶4),黄鳝的相对增重率显著下降。与野生黄鳝相比,采用冰鲜鱼与膨化饲料投喂的黄鳝,其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和部分氨基酸含量略低于野生黄鳝,随着饵料中鱼饲比的不断降低,黄鳝肌肉蛋白质含量和部分氨基酸含量也有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黄鳝 鱼饲比 生长性能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长江水系黄鳝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安徽长江水系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测定了其6个地理群体(当涂、无为、繁昌、贵池、怀宁和望江)共178尾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对其长度为556~558 bp的控制区同源序列进行分析,共检测到变异位点41个(变异率7.35%),单倍型56种。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94~0.954、0.00237~0.01382。群体分化指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01974~0.87529、0.07124~24.82928,分子变异分析(AMOVA)中,群体间遗传变异占61.72%,表明黄鳝群体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基于单倍型或群体间遗传距离的分子系统进化树均显示,6个地理群体分为两支:当涂与繁昌群体聚为一支,其余4群体聚为另一支。

关键词: 黄鳝 控制区 长江 群体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滁州鲫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和控制区序列比较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14尾滁州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in Chuzhou)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和控制区(D-loop)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 141 bp和924 bp,且均无核苷酸变异位点。Cyt b基因的T、C、A和G含量分别为29.2%、27.8%、28.5%和14.5%;D-loop的T、C、A和G含量分别为33.2%、20.1%、32.6%和14.1%。2种序列中A+T含量(57.7%,65.8%)均明显大于G+C含量(42.3%,34.2%),且G含量偏低,显示了与其他水生动物线粒体核苷酸碱基含量相似的特征。通过对滁州鲫的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ETAS)、中央保守区(CD)和保守序列区(CSB)的关键序列。滁州鲫与其他鲫属鱼类的Cyt b和D-loop序列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分别为93%~100%和94%~99%。基于2种序列的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均表明,滁州鲫与方正鲫(C.auratus gibelio in Fangzheng)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来自日本的鲫类群亲缘关系最远。

关键词: 滁州鲫 细胞色素b 控制区 系统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