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技术;品种;长毛兔;兔;配套技术;皖;毛;研究与应用;研究;新品种;选育;配套
第一完成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3
摘要: 1、课题来源与背景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长毛兔养殖大国,毛兔常年存栏4000万只左右,年均产兔毛1万吨以上,兔毛产品贸易占国际交易总量90%,年兔毛出口创汇达0.8亿美元,长毛兔养殖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国是毛兔养殖大国,但并不是养殖强国。长毛兔产业普遍存在品种性能差、繁育方式落后、良种化程度低、配套技术不健全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引进品种性能退化。种质资源长期依赖国外引进品种,但是国外品种在中国生产条件要求高,适应性差,生产性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存在引种-退化-再引再退的恶性循环。 (2)国内品种混杂,综合性能较差。以往长毛兔选育,在强调个体产毛量和体重指标时,忽略了长毛兔繁殖力、产毛率、适应性等性状的选育和提高。 (3)良种化程度低。我国大部份地区的长毛兔繁育方式以自繁自育为主,缺乏系统选育,良种覆盖率低,只均年产毛量不足1000克。 (4)配套技术不健全、养兔水平低。我国长毛兔养殖以传统模式为主,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兔笼(舍)建筑不规范、饲料配制不合理、疾病防控不科学;缺乏操作性强的长毛兔高效饲养配套技术。 (5)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我国长毛兔养殖以农户零星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低,且缺乏可参照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兔毛产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我国长毛兔产业将向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全基因组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在长毛兔育种领域将得到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优良长毛兔新品种覆盖率将进一步提高;长毛兔繁殖生产、饲养管理和疾病繁殖等配套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普及。我国将从数量型的长毛兔养殖大国走向质量型的养兔强国。 2、技术原理 选择遗传基础不同而遗传性能稳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或品系,通过杂交对基因的重组,促使各亲本的优良(理想)基因集中在一起。同时,由于基因间的互作可能产生超越亲本品种性能的优良个体,并通过选种、选配等育种措施使有益基因得到相对纯合,从而使它具有稳定的遗传能力。本项研究就是根据这一基本原理,通过选用产毛量高、被毛密度大、毛品质优良的德系长毛兔和粗毛比例高、繁殖性能优良的新西兰白兔两品种间杂交,结合蛋白酶活性和微卫星等生化与分子遗传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经过多年系统选育,成功地培育出粗毛率高、繁殖性能好,适合我国广大地区规模化饲养的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种。在品种培育过程中,针对长毛兔饲养管理的各个技术环节,对关键技术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开展了长毛兔妊娠后期血浆激素水平对仔兔生长影响、长毛兔生长兔饲料配方的筛选等试验,进一步试验和完善了长毛兔超数排卵、胚胎移植及母仔分离等技术试验方案,并将研究成果组装配套形成长毛兔繁殖、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集成技术,同时研制了皖系长毛兔饲养管理系列安徽省地方标准,改善了我国长毛兔品种结构,提高了长毛兔品种质量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加了农民养兔收入,促进了长毛兔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采用品种间杂交方法培育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种,也是安徽省第一个国家级家畜新品种。 (2)国内率先把血浆酶活性及微卫星标记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引入长毛兔研究领域,采用生化遗传标记和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到与1岁长毛兔产毛量相关的血浆标记蛋白碱性磷酸酶和高产毛量标记Sol33微卫星座位AD和BD基因型,为长毛兔产毛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3)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皖系长毛兔超数排卵、胚胎移植以及母仔分离生物刺激法应用于同期发情等技术方案,对研究结果进行组装,将集成技术应用于长毛兔的繁殖生产中,有效解决了长毛兔高产毛量和高繁殖力的矛盾。 (4)从长毛兔生产中投入品、饲养方式、环境控制、疾病防治等技术环节进行系统、全面试验研究,并进行组装配套,将集成技术应用于长毛兔生产,有效提高了长毛兔科学养殖水平。 (5)制定了4项皖系长毛兔相关技术规程,为皖系长毛兔的养殖提供了规范性技术参考。 4、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及安全性 本项目育成的皖系长毛兔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种,该品种综合性能优良,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和抗病力强。同时,在粗毛兔繁殖和饲养两方面进行了配套技术的系统集成,并形成了地方标准。该配套技术成熟、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全国推广应用。皖系长毛兔的成功培育及其相关配套技术的研制,推动了我国长毛兔产业向良种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 相关文献
[1]设施长季节番茄新品种“皖杂1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董言香,江海坤,王艳,严从生,王明霞,田红梅,方凌,张其安. 2016
[2]粗毛型长毛兔选育提高及配套技术的研究. 赵辉玲,朱秀柏,李立冰,陈胜,张东红,程广龙,孙超,赵凤传,刘明平,李赛明. 2002
[3]“品种+技术+服务”助力安徽大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季昌好,王瑞,陈晓东,赵斌,朱斌. 2018
[4]兔舍小环境控制对长毛兔生长繁殖性能的影响. 贾玉堂,汤继顺,窦长坤,李立冰,谷卫群,徐智明. 2009
[5]不同采毛方式对长毛兔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黄冬维,陈胜,赵小伟,程广龙,杨永新,徐建,赵辉玲. 2013
[6]长毛兔采毛方式的研究. 程广龙,陈胜,李立冰,朱秀柏,赵辉玲,袁昌凤,蔡之献,孙超,赵凤传,程庆宝. 2000
[7]长毛兔兔毛生长规律研究. 黄冬维,赵辉玲,程广龙,赵小伟,杨永新,王小飞,陈胜,徐建. 2016
[8]不同采毛方式对长毛兔血清蛋白及含氮代谢物水平的影响. 黄冬维,陈胜,赵小伟,程广龙,杨永新,王小飞,赵辉玲. 2014
[9]长毛兔早期剪毛量评估成年剪毛量方法的研究. 黄冬维,丁海生,赵辉玲,杨林,程广龙,王小飞,冷太山. 2019
[10]长毛兔分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黄冬维,赵辉玲,陈胜,赵小伟,杨永新,程广龙,王小飞. 2015
[11]长毛兔不同月份剪毛估测年产毛量与实际年产毛量换算系数的研究. 黄冬维,程广龙,赵辉玲,陈胜,杨永新,赵小伟,齐云霞,王小飞,徐建,程萧. 2017
[12]褪黑激素对长毛兔产毛性能及兔毛品质的影响. 黄冬维,丁海生,赵辉玲,程广龙,王小飞,杨永新,赵小伟,齐云霞. 2019
[13]皖Ⅲ系长毛兔主要性状遗传力的初步估测. 赵辉玲,朱秀柏,李立冰,贾玉堂,袁昌凤,张东红. 1996
[14]国内长毛兔育种研究进展. 陈胜,黄冬维,程广龙,徐建,杨永新,赵小伟,江喜春,赵辉玲. 2013
[15]皖系粗毛型长毛兔的选育. 赵辉玲,朱秀柏,李立冰,陈胜,袁昌凤. 2000
[16]不同季节长毛兔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分析. 丁海生,王源朗,程广龙,赵辉玲,黄冬维. 2024
[17]长毛兔粗、细毛毛囊转录组比较分析. 王源朗,丁海生,齐平平,赵辉玲,黄冬维. 2025
[18]茶树新品种“黄山早芽”选育报告. 江济和. 1994
[19]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1号选育与配套技术. 汪强,徐桂珍,赵莉,王本超,曹文昕,张子福. 2009
[20]桃新品种皖农1号的选育. 孙云开,王清明,潘海发,盛玉,周晖,张金云.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国审新品种皖南黄兔的选育研究
作者:王源朗;丁海生;赵辉玲;汪勇;黄冬维
关键词:皖南黄兔;新品种;选育;生长性能;育肥性能
-
长毛兔粗、细毛毛囊转录组比较分析
作者:王源朗;丁海生;齐平平;赵辉玲;黄冬维
关键词:长毛兔;毛囊;纤维直径;RNA-seq;蛋白互作
-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不同剩余采食量皖南黄兔盲肠中微生物菌落多样性
作者:王源朗;齐平平;丁海生;赵辉玲;黄冬维
关键词:盲肠微生物;16S rDNA测序;皖南黄兔;剩余采食量
-
CRISPR/Cas9系统敲除山羊CDK2基因载体构建及转染效率检测
作者:万苗苗;阳倩;陈吉璐;陈丹丹;毛林;班谦;陈胜;惠文巧
关键词:CRISPR/Cas9;山羊;CDK2;基因敲除
-
皖南黄兔剩余采食量与生长性状、血清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作者:齐平平;王源朗;丁海生;邓绍均;赵辉玲;黄冬维
关键词:皖南黄兔;剩余采食量;生长性状;血清生化指标;相关性
-
安徽新安江水牛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研究
作者:赵拴平;金海;刘峻;李永胜;金磊;李倩;徐磊;贾玉堂
关键词:水牛;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单倍型
-
不同季节长毛兔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分析
作者:丁海生;王源朗;程广龙;赵辉玲;黄冬维
关键词:季节;长毛兔;血清生化指标;热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