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矮败小麦;矮败;研究;小麦
第一完成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9
摘要: 项目通过开展“矮败小麦”研究和应用,创建适应本地生态环境的“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聚合多种优异基因,以达到基因的累加和重组,同时结合离子束诱变技术创造优异的新类型,应用“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培育小麦新品种。
- 相关文献
[1]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麦606的选育与利用. 甘斌杰,黄晓荣,夏孝群. 2013
[2]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 甘斌杰,余增亮,汪建来,王瑞,杨赞林. 2004
[3]“矮败”小麦回交群体若干重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甘斌杰,杨赞林,张少华. 2001
[4]矮败小麦研究进展及其在安徽的应用. 黄晓荣,甘斌杰,夏孝群. 2012
[5]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轮选22的选育及性状表现. 甘斌杰,黄晓荣,夏孝群. 2012
[6]我省马铃薯研究及生产概况. 王钰,聂凡,刘才宇,刘春盛. 2000
[7]从影响红茶品质的因子谈改进祁红品质的可行性. 袁自春,黄建琴. 2003
[8]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实践. 施六林,王斌,李布青,王艳,郭肖颖,卢碧云,徐文静,赵竑绯,李雪莹. 2014
[9]芹芽采后无污染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江舰,殷俊峰,徐宏. 2004
[10]鹿蹄草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王储炎,艾启俊,范涛,刘晓萌,孙娜. 2011
[11]水旱两用稻的研究初报. 朱启升,张德文,杨前进,詹树科. 2003
[12]安徽省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利用. 王德正,王守海,李成荃,罗彦长. 2001
[13]禽流感(AI)的研究. 陈磊. 2011
[14]抹茶蛋糕加工工艺研究. 万娅琼,伍玉菡. 2011
[15]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陈秀晨,熊冬金. 2010
[16]芳香植物的研究进展. 吴卓珈,徐哲民,李春涛. 2005
[17]茶叶中糖苷酶类的研究进展. 丁勇. 2001
[18]添食色素对家蚕生理变化影响的研究. 范涛,汪泰初,魏国清,肖林珍,吴传华,代君君. 2009
[19]我国芝麻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汪强,赵莉,田东丰,林勇翔. 2013
[20]绢丝昆虫柳蚕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汪泰初,冯纪元,鲍先巡,项照清.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安徽省10-12月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冬小麦适宜播期分析
作者:邓骋;赵莉;杨太明;陈金华;包琪;白群升;何贤芳;林勇翔;汪建来
关键词:安徽省;冬小麦;冬前积温;时空变化;适宜播期
-
大麦茎、叶、穗对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赵斌;季昌好;孙皓;朱斌;王瑞;陈晓东
关键词:大麦;组织;刈割期;饲草产量;饲草品质
-
小麦新品系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效应分析
作者:张琪琪;刘方方;万映秀;曹文昕;李炎;李耀;张平治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品种;抗性基因
-
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品质与茎秆抗倒性能的调控效应
作者:周文银;李文阳;李浩杰;张士雅;邵庆勤;朱守晶;汪建来;闫素辉
关键词:小麦;种植密度;淀粉含量;糊化特性;抗倒性能
-
粮草双高型大麦新品种皖饲麦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赵斌;王瑞;季昌好;孙皓;朱斌;陈晓东
关键词:粮草双高;大麦;皖饲麦3号;品种特性;栽培技术
-
花后弱光对软质小麦籽粒产量与淀粉品质的影响
作者:杨婷婷;闫素辉;Abdul Rehman;陈娟;汪建来;李文阳
关键词:软质小麦;弱光;产量;粒度分布;黏度参数
-
皖北地区芝麻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和装备应用研究
作者:林勇翔;汪强;张子福;刘路;朱浩杰;赵莉;张祎;张银萍
关键词:芝麻;机械化;技术;装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