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皖北地区村级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李录久

作者: 李录久 1 ; 郭熙盛 1 ; 李清海 2 ; 吴萍萍 1 ; 王道中 1 ; 孙义祥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肥 230031

2.安徽省临泉县农技中心,临泉 236400

关键词: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营养元素;平衡施肥

会议名称: 信息技术与土壤养分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科院;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

页码: 394-401

摘要: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皖北砂姜黑土区村级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效N、P、K、S、Fe、Mn、Cu、Zn、B低于临界值的样品数占样品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00%、72.O%、92.7%、11.8%、38.8%、70.9%、O.5%、98.8%和5.1%,土壤普遍缺氮、锌、钾,大部分土壤缺磷和锰,一部分土壤有效铁含量不足,少数土壤缺硫和硼;有效Ca、Mg含量全部高于临界值,土壤钙、镁、铜含量丰富。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是N、Zn、K、P、Mn等。土壤速效P、有效B、Mn和Fe等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变异系数超过50%;pH及有效Ca、Mg、Zn的空间变异性很小,变异系数低于20%;有机质及有效N、K、S、Cu等营养元素的空间变异性介于两者之间,变异系数为20~50%。不同营养元素拟合的模型不同,空间变异程度不同。pH、土壤有机质、有效Ca、S、Mn、Cu、B等中微量元素,模型拟合度好,空间结构明显,最大相关距离为965~ 8589 m;土壤有效N和K、有效Zn,模型的拟合度相对较低,空间变异结构较差,最大相关距离也较小。速效P、有效Mg和Fe介于两者之间,模型拟合度较好,空间结构较明显。

分类号: S158

  • 相关文献

[1]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养分状况及其空间变异. 李录久,郭熙盛,王道中,孙义祥,何传龙,吴萍萍. 2006

[2]江淮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李录久,孙义祥,戚士胜,许圣君,李红松,郭熙盛,吴萍萍. 2004

[3]"世界星"液肥在水稻上使用方法及效果. 夏桂平. 2001

[4]鸡粪与蘑菇渣堆肥工艺对腐熟效果的影响. 李帆,万水霞,蒋光月,朱宏斌. 2012

[5]元素硫及其转化对作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影响. 李敏,章力干,胡正义. 2007

[6]亳州市谯城区小麦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汪明云,樊洪金,李录久,贾祥. 2015

[7]生姜氮磷钾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李录久,胡永年,徐志斌,苗春雷,肖凤体,杨哲峰. 2002

[8]江淮丘陵地区玉米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技术. 李录久,许圣君,孙义祥,李红松,郭熙盛,吴萍萍. 2008

[9]穿心莲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丁楠,李录久,姚殿立,高杰军,郭熙盛,刘学敏. 2008

[10]安徽六安地区油菜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陈良松,张海珊. 2010

[11]秸秆覆盖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农田磷素流失的影响研究.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 2009

[12]淮北砂姜黑土小麦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李录久,杨哲峰,胡永年,肖凤体,徐志斌,苗春蕾. 2000

[13]芝麻高产高效的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姚殿立,李录久,丁楠,郭熙盛,高杰军,刘学敏. 2009

[14]减量施肥对菜地土壤养分淋失及春甘蓝产量的影响. 何传龙,马友华,李帆,蒋光月,周维平. 2011

[15]生姜的营养特性和优质高产平衡施肥技术. 李录久,郭熙盛,高杰军,丁楠,张祥明,张琳. 2004

[16]油菜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许征宇,张祥明,胡润,武际,石涛,郭熙盛,刘春盛,鲁剑巍. 2010

[17]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丁树文. 2010

[18]氮钾配施对生姜品质的影响. 姚礼发,李清海,李录久,郭熙盛,高杰军,过呜祥,丁楠,张琳. 2007

[19]秸秆覆盖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农田氮素流失的影响研究.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 2011

[20]大棚瓠瓜平衡施肥试验研究. 刘才宇,朱培蕾,马荣花,伍厚春,赵贵云,刘新宁.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