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硫磷配施的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张继榛

作者: 张继榛 1 ; 郑路 1 ; 竺伟民 1 ; 章力干 1 ; 司友斌 1 ; 马友华 1 ; 唐朝辉 1 ; 孙义祥 2 ; 王道中 2 ; 李龙先 3 ; 何新宏 3 ; 王安祥 3 ; 袁世桂 3 ; 陈仁虎 3 ; 王永久 3 ;

作者机构: 1.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合肥)

2.安徽农科院(中国合肥)

3.安徽农垦事业局(中国合肥)

关键词: S-P配施;大豆;硫肥

会议名称: 中国农业硫肥研究和使用国际研讨会

主办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垦厅

页码: 176-181

摘要: 1998年在沿淮和淮北缺硫的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上进行了5个点的大豆S-P配施效应研究的小区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的S-P配比水平:S<,0>P<,0>、S<,0>P<,36>、S<,36>P<,36>、S<,72>P<,36>、S<,0>P<,72>、S<,36>P<,72>和S<,72>P<,72>.试验结果表明,单施P比不施肥的产量虽然提高了3﹪~29﹪,但每公顷只增产了43~679kg,而且大多数的产出低于P的投入,S-P配合施用明显地提高了产量3﹪~51﹪,每公顷籽粒的实际增产为140~1185kg;在5个试验点有3个的增产F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S-P配施的提高了VCR试验表明,S<,72>P<,36>的产量最高,增产最多,5个点的VCR为3~12.因此初步认为,在大豆生产中,高S低P是较为理想的S-P组合.在试验的S-P配施效应中S和P各自对增产贡献分析结果发现,S的贡献占了23﹪~89﹪,大部分超过50﹪,S的这个贡献在高P水平下一般较小.S-P配合作用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2~6个百分点,而单施P的只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S-P配施对籽粒含油率(﹪)的提高不显著,仅在高P情况下,含油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施P提高了籽粒P含量,而S-P配合则进一步表现了促P作用,但P提高最多的是在低S高P的组合中.

分类号: S565.106.2

  • 相关文献

[1]大豆硫磷配施的效应研究. 张继榛,郑路,竺伟民,章力干,司友斌,马友华,唐朝辉,孙义祥,王道中,李龙先,何新宏,王安祥,袁世桂,陈仁虎,王永久. 2000

[2]安徽大豆生产中最佳硫水平的研究. 张继榛,马友华,郑路,竺伟民,章力干,司友斌,孙义祥,王道中,许华武. 1998

[3]不同地下水位田块油菜硫肥效应的研究. 黄界颍,伍震威,张海柱,马友华,黄慧,肖鹏美. 2011

[4]不同地下水位田块小麦硫肥效应的研究. 黄界颍,伍震威,马友华,张海柱,黄慧,肖鹏美. 2012

[5]砂姜黑土小麦硫肥效果试验初报. 王道中,展玉莲,赵彬. 2002

[6]硫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孙义祥,陶辅元,严士贵,田文才,郭熙盛. 2002

[7]氮硫配施对生姜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2015

[8]油菜硫肥效应研究. 孙义祥,陶辅元,严士贵,郭熙盛. 2000

[9]氮、硫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2015

[10]棉花施用硫肥的产量、品质效应研究. 孙义祥,朱宏斌,郭熙盛,陶辅元,严士贵,田文才. 2003

[11]安徽省望江县油菜田土壤有效硫状况及硫肥效应. 李录久,孙礼胜,巨晓棠,孙义祥,胡长宏,张祥明,张福锁,THOMAS Popp. 2007

[12]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SC4和SC8的抗性遗传分析. 王大刚,马莹,刘宁,郑桂杰,杨中路,杨永庆,智海剑. 2012

[13]农威豆田降除杂草的安全性试验研究. 曹德银. 2000

[14]安徽大豆生产中最佳硫水平的研究. 张继榛,马友华,郑路,竺伟民,章力干,司友斌,孙义祥,王道中,许华武. 2000

[15]高恶唑禾灵和氟黄胺草醚防除大豆田杂草. 曹明坤,王文相. 1997

[16]大豆不育系的恢复系筛选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李杰坤,张磊,孙文勤,黄志平,张丽亚,胡晨,胡国玉,周斌. 2010

[17]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皖豆37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 孙文勤,李杰坤. 2020

[18]皖豆33对SMV株系SC3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 王大刚,陈圣男,黄志平,于国宜,吴倩,胡国玉,李杰坤. 2019

[19]分子标记辅助黄淮大豆生育期组归属研究. 黄志平,王维虎,张磊,胡晨,于国宜,李杰坤,胡国玉,吴倩,王大刚. 2016

[20]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胡晨,李杰坤,张丽亚,黄志平,张磊.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