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在小麦上的残留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梅 1 ; 刘圣明 2 ; 段劲生 2 ; 孙明娜 2 ; 董旭 2 ; 陈雨 2 ; 高同春 2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合肥);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植物保护系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气相色谱(配ECD检测器);农药残留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4 年 30 卷 21 期

页码: 52-5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是中国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杀菌剂之一。为明确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分别于2011和2012年在小麦田进行小麦纹枯病防治试验,并在施药后不同时期采集小麦籽粒、植株与土壤样本,通过气谱(配ECD检测器)进行相关样本的药剂残留检测。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苯醚甲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1033 mg/kg和4.0498 mg/kg,半衰期(T1/2)分别为15.5天和8.6天,丙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940 mg/kg和2.0329 mg/kg,T1/2分别为23.9天和6.8天;2012年,苯醚甲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910 g/kg和4.0498 mg/kg,T1/2分别为13.0天和8.6天,丙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723 mg/kg和2.3507 mg/kg,T1/2分别为22.1天和6.5天。最终残留试验表明:苯醚甲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730~2.0880 mg/kg、<0.01~0.0363 mg/kg和<0.01~0.3649 mg/kg;丙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461~1.6396 mg/kg、<0.005~0.0307 mg/kg和<0.005~0.1036 mg/kg。由此得出,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可以在小麦上使用,但施药剂量最高为135 a.i.g/hm2,施药3~4次,安全间隔期为35天。

  • 相关文献

[1]30%稻瘟灵展膜油剂在水稻、田水及土壤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分析. 王梅,段劲生,孙明娜,董旭,陈雨,高同春. 2014

[2]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和水乳剂在大豆上的残留和降解动态. 孙明娜,童舟,董旭,褚玥,王梅,高同春,段劲生. 2021

[3]丙环唑微胶囊剂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效果. 檀根甲,陈丽,李丽,朱建祥. 2006

[4]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梨黑星病的田间药效研究. 章瑶,王梅,张勇,段劲生,孙明娜,高同春. 2006

[5]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 杨涛,黄晓荣,赵伟,柳西玉,徐万涛,谢中卫. 2016

[6]苯醚甲环唑对小麦籽粒GA含量的影响. 杨涛,王树剑,赵伟,刘海全,谢中卫,赵其苍,柳西玉,黄晓荣. 2016

[7]工厂化栽培红托竹荪的营养成分测定及食用安全性评价. 张丽丽,张磊,章玉萍,陈明,信玲,范涛. 2023

[8]14种高效低风险农药在水稻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王思威,孙海滨,段劲生,高同春,逯州. 2020

[9]免疫分析技术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郭思依,孙明娜,董旭,褚玥,童舟,王梅,高同春,段劲生. 2021

[10]无公害水稻生产的农药和氮肥使用技术及其安全性. 陈周前,王守海,张培江,吴文革,赵颖南,陈奉楼. 2004

[11]3种药剂采用不同施药方法防治花生蛴螬的残留研究. 张光玲,曲明静,鞠倩,李晓,姜晓静,陈浩梁,苏卫华. 2015

[12]果桑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褚玥,孙明娜,董旭,童舟,王梅,高同春,邓永进,段劲生. 2022

[13]QuEChERS-液质联用法同时测定农产品中3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 孙明娜,余璐,王雯雯,王梅,董旭,童舟,褚玥,杨通,高同春,段劲生. 2019

[14]安徽省茶叶卫生质量状况及其对策. 凌云强. 2004

[15]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王梅,段劲生,孙明娜,张勇,胡本进,高同春. 2007

[16]甲基硫菌灵防治番茄叶霉病及在果实中残留量分析. ^A马严明^B1%^A王梅^B2%^A张勇^B3%^A孙明娜^B4%^A高同春^B5. 2005

[17]板栗中的农药残留分析. ^A李昌春^B1^D1%^A孙明娜^B2^D1%^A王梅^B3^D1%^A李良松^B4^D2%^A王金品^B5^D2%^A王成应^B6^D2%^A高同春^B7^D1.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