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晓波 1 ; 车威 2 ; 纪荣婷 2 ; 何传龙 2 ; 朱安宁 2 ; 王伏伟 2 ; 朱林 2 ;

作者机构: 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砂姜黑土;有机质;氮素;微生物生物量

期刊名称: 土壤

ISSN: 0253-9829

年卷期: 2015 年 47 卷 03 期

页码: 483-4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分别采集小麦成熟期、玉米成熟期和小麦播种期耕层土样,研究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焚烧还田和火粪还田)与保护性耕作(减耕和免耕)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以期得到培肥砂姜黑土的最佳方式。结果表明:作物秸秆还田可以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但是对速效氮含量影响不大。在不同的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处理中,秸秆火粪还田和免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秸秆火粪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平均提高4.45 g/kg和0.131 g/kg;免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平均提高3.36 g/kg和0.095 g/kg;减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和秸秆粉碎还田对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效果不显著;秸秆焚烧不能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不会大幅度提高砂姜黑土C/N进而影响土壤氮素养分的供应,同时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但微生物量的碳氮比却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 相关文献

[1]秸秆堆肥对砂姜黑土小麦产量、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及培肥效果研究. He Chuanlong,何传龙,Cao Chengfu,曹承富. 2012

[2]长期施用化肥及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的影响. 孙瑞波,郭熙盛,王道中,褚海燕. 2015

[3]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砂姜黑土有机质组分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陈欢,杜世州,赵竹,曹承富. 2014

[4]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李录久,吴萍萍,蒋友坤,王家嘉,吕艳秋. 2017

[5]砂姜黑土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固碳效应分析. 李玮,乔玉强,陈欢,杜世州,赵竹,曹承富. 2014

[6]高磷小麦秸秆提高砂姜黑土磷有效性并促进土壤磷素的转化. 查庆南,申昊,李虹颖,熊启中,徐刚,田达,马超,李军利,郜红建,叶新新. 2022

[7]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陈欢,曹承富,杜世州,赵竹. 2014

[8]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丁树文. 2010

[9]秸秆还田条件下稻田田面水不同形态氮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吕国安. 2014

[10]氮钾配施对生姜生长和砂姜黑土养分状况的影响. Li Lujiu,李录久,Wang Jiajia,王家嘉,Gao Jiejun. 2012

[11]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Wang Dao-zhong,王道中,Guo Zhi-bing. 2012

[12]沿淮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大面积超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曹承富,肖扬书,武际,曹军,高峰,李学章,牛泉清,杨剑波. 2014

[13]安徽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探讨. 孔令聪,曹承富,汪芝寿,郭高,臧玉琦,罗维光,王俊杰. 2001

[14]砂姜黑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宏观对策. 张习奇,闫晓明,郭高,周来香. 2000

[15]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应用研究. 闫晓明,何传龙,陶龙红,张红,宋学芬. 1996

[16]不同灌水方式对砂姜黑土小麦中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赵竹. 2015

[17]小麦施用生物炭下化肥减施潜力研究. 王文军,王道中,花可可,郭志彬. 2021

[18]长期秸秆还田培肥砂姜黑土的效应. 李录久,柳开瑜,胡永年,杨哲峰,徐志斌,苗春雷,肖凤体. 2001

[19]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施钾效应研究. 刘枫,王允青,刘英. 2003

[20]木霉菌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刘枫,蒋立科,何传龙,王道中,罗曼,梁华军.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