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新型专用肥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倩倩 1 ; 陈欢 2 ; 张存岭 3 ; 乔玉强 2 ; 陈天河 4 ; 徐汝民 4 ; 唐俊 1 ; 曹承富 2 ;

作者机构: 1.阜阳师范大学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3.安徽省濉溪县科学技术协会

4.安徽省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新型专用肥;冬小麦;产量;氮素效率;主成分-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9 年 010 期

页码: 1186-11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不同新型小麦专用肥应用效果,以13种小麦新型专用肥为材料,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肥料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施肥(常规复合肥一次性基施)和推荐施肥(常规复合肥基施+拔节追尿素),施用新型专用肥后小麦分别增产-24.34%~2.72%和-11.82%~19.72%.与传统施肥相比,施用新型专用肥的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比传统施肥增加-9.97%~38.44%,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率分别提高-17.99%~19.67%、-18.96%~33.81%和-25.79%~69.04%.经主成分分析,总养分含量为48%的控失肥、保持性肥料、活性增效复合肥、活性尿素BB肥和控失增效二铵BB肥等5种新型专用肥的丰产增效综合效果较佳,可替代推荐施肥.

  • 相关文献

[1]氮肥运筹方式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穗部结实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武文明,李金才,陈洪俭,魏凤珍,王世济. 2011

[2]氮密互作对淮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冠层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黄波,张妍,孙建强,陈翔,张林,朱玉磊,刘惠惠,魏凤珍,宋有洪,李金才. 2019

[3]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杜世州,赵竹,陈欢,曹承富. 2014

[4]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张耀兰,曹承富,李华伟,乔玉强,赵竹,杜世州. 2013

[5]控释尿素不同施用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应. 夏伟光,武际,高凤梅,王允青,郭熙盛. 2014

[6]播期对冬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7]控释氮肥拔节期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李敏,武际,韩上,雷之萌,朱卫生,张秋,汪建来,朱林. 2017

[8]作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华伟,陈欢,赵竹,乔玉强,杜世州,曹承富. 2015

[9]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10]黄淮区不同年代冬小麦主栽品种根系性状及氮素利用率的差异. 陈欢,陈阜,乔玉强,郑成岩,邓艾兴,曹承富,张卫建. 2019

[11]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吴子峰,刘倩倩,郑良勇,张存岭,乔玉强,陈天河,徐汝民,唐俊,曹承富. 2020

[12]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荧光动力学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张耀兰,曹承富,李华伟,乔玉强,赵竹,杜世州. 2013

[13]安徽大豆生产中最佳硫水平的研究. 张继榛,马友华,郑路,竺伟民,章力干,司友斌,孙义祥,王道中,许华武. 1998

[14]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张培江,占新春,吴文革,李安林. 2002

[15]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筛选及其株型结构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张耀兰,杜世州. 2011

[16]安徽沿淮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冬小麦精准播期研究. 杨书运,严平,钱坤,江波,张鑫童. 2012

[17]基于星载SAR的冬小麦估产模型比较分析. 陈磊,范伟,陈娟,荀尚培,何彬方,张宏群,任竹. 2015

[18]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土壤氮素表观盈亏及产量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陈欢,曹承富,杜世州,赵竹. 2015

[19]星载SAR在涡阳县冬小麦测产中的应用. 范伟,荀尚培,杨元建,何彬方,张宏群,吴必文,高锷,孙喜波,陈磊. 2013

[20]低温冷害下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 杜世州,乔玉强,李玮,陈欢,赵竹,张向前,曹承富.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