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淮杂交中籼水稻品质性状基因型与播期互作的AMMI模型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刚 1 ; 吴文革 2 ; 胡鹏 2 ; 陈楠 2 ; 许有尊 2 ; 习敏 2 ; 孙雪原 2 ; 黄义德 2 ; 董伟 3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杂交水稻;AMMI模型;播期;稻米品质;江淮地区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34-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明确杂交中籼水稻在江淮地区种植的适宜播期,提高稻米品质,选用3个杂交中籼水稻品种(系)分5个播期,利用AMMI模型对其营养食味品质性状(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4项指标在基因型间、播期间及基因型×播期互作间的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这4项指标的交互效应主成分值(IPCA)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平均气温较高、累计日照时数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杂交中籼水稻品质的提高;3个参试品种(系)营养食味品质稳定性表现为新两优6号>两优1128>丰两优4号,5个播期对杂交中籼水稻品质影响表现为4月20日>5月10日>5月20日>4月30日>5月30日。

  • 相关文献

[1]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降低协优57的直链淀粉含量. 陈圣,倪大虎,陆徐忠,宋丰顺,张士陆,王宗阳,蔡秀玲,李泽福,汪秀锋,李莉,杨剑波. 2008

[2]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占新春,周桂香,吴爽,张培江,徐继萍. 2006

[3]江淮地区无籽西瓜嫁接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朋成,方凌,严从生,董言香,王艳,田红梅,张其安. 2014

[4]应用DBYHY理论探讨秸秆在江淮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张立,夏伦志,张长青,杨普. 2008

[5]江淮地区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研究. . 2019

[6]江淮地区大麦田除草剂筛选试验. 顾江涛,赵斌,季昌好,陈晓东,张海珊,王瑞. 2012

[7]江淮地区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王世济,武文明,陈洪俭,童友才,张林,彭晨. 2019

[8]江淮地区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顾江涛,丁建成,高同春,马严明. 2004

[9]江淮稻-麦周年小麦品种耐渍性评价鉴定研究. 季雅岚,孙雪原,吴文革,杜祥备,孔令聪,甘剑锋,何毕,李文阳,戴其根,霍中洋. 2021

[10]江淮地区设施园艺环境调控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与展望. 王高,王川,叶见青,张瑾. 2017

[11]江淮丘陵区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研究. 刘枫,何传龙,王道中,王本豹. 2006

[12]安徽江淮地区梅雨季节(水灾)对养猪业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 李立虎. 2014

[13]江淮地区芝麻种植现状·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 赵莉,汪强,徐桂珍,吴延华,尹恩,陈培. 2010

[14]江淮地区适宜机插杂交中籼稻品种及其产量特性研究. 孔令娟,汪新国,孙如银,胡鹏,陶友武,王士梅. 2015

[15]江淮地区不同品种光敏型高丹草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争艳,徐智明,师尚礼,贺春贵. 2019

[16]江淮不同亚区冬小麦涝渍害气候风险时空演变. 陈金华,刘瑞娜,吴文革,杜祥备,周永进,孔令聪,戴其根,霍中洋. 2022

[17]玉米对钾、氮的吸收特性与施肥效应研究. 刘英,王允青,孙秀伦. 2005

[18]4个高丹草品种在江淮地区的生物学及营养学特性比较. 李争艳,徐智明,师尚礼,贺春贵. 2019

[19]江淮地区稻–麦周年产量差及其与资源利用关系. 杜祥备,习敏,孔令聪,吴文革,陈金华,许有尊,周永进. 2021

[20]5个红豆草品种在江淮地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 徐智明,李争艳,朱德建,李岩,王霞霞,李杨.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