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高产稳产机制的初步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景忠 1 ; 汪建来 1 ; 张平治 1 ; 叶震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高产稳产;机制;长江中下游地区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1991 年 04 期

页码: 300-306

摘要: 利用1989-1990年度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区域试验资料,估算了13个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产量稳定性,并对高产、穗产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高产是产量三要素综合作用、协调发挥的结果.高产品种产量三要素多为中间型,而不偏于极端.产量的稳定性由产量三要素本身的自动调节能力和三要素间的互相补偿能力共同决定.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的稳定性对产量稳定性影响较大.高产稳产品种大多具有产量性状间相关不显著的特性.

  • 相关文献

[1]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涝灾渍害预防及灾后管理技术. 张翼,韩文兵,叶泗洪,齐苗,何团结. 2021

[2]加强培育农业科研院所的人才队伍. 夏文胜. 2001

[3]关于农业科研单位优化人事管理机制的探讨. 张怀献. 2000

[4]国外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曹淑华,聂雷,马卫鹏. 2013

[5]安徽省“小农水”建设亟待重振. 管叔琪,王景连,蒋维杨,张自立. 2010

[6]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新机制. 王竞竞,余庆来. 2002

[7]蛋鸡粪抑氨菌选育及其抑氨机制. 陈国营,詹凯,陈丽园,刘伟,李俊营. 2012

[8]基于不同分析方法研究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进展. 严玉鹏,王小明,熊娟,王慧,胡震,刘凡,谭文峰,冯雄汉. 2020

[9]基于荧光成像系统小麦病害叶片异质性分析. 杜世州,曹承富,袁琳,廖钦洪. 2012

[10]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Liu Feng,刘枫,Wu Chuanzhou,吴传洲,Zhu Kebao. 2012

[11]氮肥基追比例对江淮丘陵水稻土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Wang Jiajia,王家嘉,Li Lujiu,李录久,Zhao Xianyou. 2012

[12]传统耕作方式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紧实度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Guo Zhibin,郭志彬,Wang Jing,王静,Guo Xisheng. 2012

[13]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 2010

[14]铵饱和沸石—磷灰石释放土壤磷的作用和应用. 李录久,殷雄,张琳,陈勇,李国,吴兰云,谢儒章. 1999

[15]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刘永华. 2009

[16]小麦品种混播的产量与品质效应初报. 汪建来,孔令聪,曹承富,甘斌杰,王瑞,赵斌,赵竹. 2003

[17]加强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努力提升作物栽培学科地位——浅谈安徽小麦栽培学科发展的体会. 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 2010

[18]小麦不同生育期抗寒性研究. 曹文昕,万映秀,赵斌,赵莉,何贤芳,张平治. 2009

[19]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资源筛选及其生理特性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 2009

[20]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筛选及其株型结构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张耀兰,杜世州.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