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方方 1 ; 张琪琪 1 ; 万映秀 1 ; 曹文昕 1 ; 李耀 1 ; 李炎 1 ; 张平治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作物品质改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分子检测;遗传改良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805-18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赤霉病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利用抗病基因改良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是防治赤霉病危害的有效途径。为创制适用于黄淮麦区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提高半冬性品种抗赤霉病育种效率。本研究以携带赤霉病抗性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的高秆抗赤霉病品系L06486为供体,与黄淮麦区丰产、广适但高感品种济麦24进行杂交,得到的杂种再与矮秆种质206A杂交,于F3至F6连续进行大规模育种田弥雾接种鉴定。通过田间选择,在F7获得106个新品系。采用单花滴注法对106份品系进行抗性评价,同时利用7个与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与亲本济麦24相比,F7品系的赤霉病抗性明显提高。106份新品系中,有98份赤霉病抗性水平达中感以上;有105份携带1~4个抗病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的检出频率分别为96.23%、41.51%、18.87%和87.74%。携有单个或多个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系较不携带抗性基因的品系表现出更强的赤霉病抗性,聚合抗病基因越多,品系的赤霉病抗性越强。创制的14份携有Fhb1基因组合、中抗赤霉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系将为黄淮麦区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改良提供帮助。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12

[2]36%多·酮SC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试验研究. 胡飞,王学峰,谷春艳,苏贤岩,李瑞雪. 2010

[3]小麦抗(耐)赤霉病新品种选育的研究. 杨赞林,甘斌杰. 1999

[4]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不同生育期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任学祥,苏贤岩,范富云,王友定,迟雨,李钊,叶正和. 2023

[5]江淮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张彩丽. 2014

[6]7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比较. 谷春艳,潘锐,白杨,杨雪,王学峰,臧昊昱,陈雨,高同春. 2020

[7]小麦新品系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效应分析. 张琪琪,刘方方,万映秀,曹文昕,李炎,李耀,张平治. 2024

[8]安徽沿淮麦区赤霉病防治对22个小麦品种产量和产值影响. 何贤芳,赵莉,刘泽,汪建来,吴子峰. 2020

[9]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13

[10]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响应及其对千粒重的影响. 何贤芳,赵莉,刘泽,汪建来. 2018

[11]小麦新品种荃麦725选育与体会. 赵莉,何贤芳,刘泽,朱全贵,葛勇,汪建来. 2019

[12]番茬麦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杨赞林,甘斌杰. 2001

[13]稻茬麦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杨赞林,甘斌杰,汪建来,王瑞,汪芝寿,曹承富,孔令聪,赵斌. 2001

[14]基于导数光谱与主成分分析的小麦籽粒赤霉病识别. 琚书存,汪志存,林芬芳,谷春艳,潘正高,张东彦. 2020

[15]安徽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成效分析. 何团结,林毅,程福如. 2012

[16]安徽省历年油菜审定品种主要性状遗传改良. 雷伟侠,范志雄,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吴新杰,江莹芬,候树敏,费维新,荣松柏. 2014

[17]106份水稻材料稻瘟病抗性鉴定及Pi9基因的分子检测. 陈晴晴,夏加发,张海珊,张爱芳. 2020

[18]砀山梨黑斑病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李云飞,陈雪娇,张爱芳,杨雪,陈雨,姚剑. 2016

[19]193份大豆品系对SMV抗性鉴定与分子标记检测. 王大刚,陈圣男,黄志平,吴倩,胡国玉,李杰坤. 2019

[20]皖南烟田三种土传病原物分子检测. 刘冰,褚小静,焦娇,梁元存,高正良,周本国.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