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品种资源
》
1991
摘要:皖稻25号(原名E164)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密阳23//IR4412-164-3-6/IR4712-208-1育成。1990年7月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目前,在省内外累计栽培面积160万亩。
《安徽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本文根据1988-1989年在濉溪和宿县两地同时进行的氮磷肥不同施量试验结果,分析了小麦籽粒产量与植株氮磷钾素吸收量的关系,求出亩产400公斤产量水平形成百公斤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为3.255、1.185和2.655公斤.建立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磷素效应方程,依据产量效应方程,求出淮北砂姜黑土地区亩产450公斤水平的经济最佳施氮量为14.64公斤,施磷(P_2O_5) 量为5.71公斤,阐述了氮磷素施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根据高产小麦的需氮、需磷特性和土壤供氮动态,确定了氮磷肥的科学运筹方式.
关键词:
氮
磷
经济施肥量
产量效应
品质效应
氮肥利用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1991
摘要:通过对安徽红茶(祁红)绿茶(屯绿)主要产地的成茶中生化成分测定分析,探明了其内含化学成分的构成特点以及形成优良品质的生化机制.
关键词:
红茶
绿茶
生化成分
构成
《安徽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考查由玉米雌幼穗培养获得的63棵再生植株R_1的自交结实性,以及R_1自交结实植株的株高、果穗、籽粒等多种性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11R_1株高矮化率为52.2%.在11R_1中,有7棵再生株轴色由原来自交系的白色突变为紫红色.33棵自交结实再生株中,有4棵粒色由原自交系的橙黄色突变为紫红色.结果表明:所有再生株R_1都发生了性状变异.
关键词:
玉米
再生植株R_1
性状
变异
《安徽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本文分析表明,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细度和成熟度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000;强力与成熟度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09;断裂长度与强力间相关系数为0.7530,达2.5%水平显著正相关.品质性状在不同生态地区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强力>成熟度>细度>断裂长度>光电仪长度;不同的品质性状适应的生态地区有所不同.
关键词:
纤维品质性状
相关
生态条件
变异
《安徽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本文综述了隐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的产生,基础理论和利用研究现状.认为产生核不育水稻的途径有四条,即自然突变、理化诱变、组织培养和人工杂交选育.大多数核不育水稻不育性遗传表现隐性单基因性状,表现两对基因性状或更为复杂的情况则较少.核不育水稻一般具有各自的不育位点,很少等位.根据等位性测定结果,目前核不育基因已超过45个.核不育水稻的利用主要体现在近年兴起的用于轮回选择的育种方法上.鉴于国内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隐性雄性核不育水稻
核不育基因遗传
核不育基因等位性测定
轮回选择
《安徽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速螨酮系日产化学新开发的哒嗪酮类杀螨剂,具有高效、速杀、持效期长等特点.经1989-1990年两年的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证明该药可以杀死成、若螨,亦可杀卵.其20%可湿性粉2000、3000、4000倍液,施后40天防效仍可达90%以上,5000倍液稍次之.建议生产上使用浓度为3000-4000倍稀释液.
关键词:
农药
速螨酮
柑桔全爪螨
防效
《安徽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ra gleines) 在土壤中随密度增加,对大豆生长和产量危害损失逐渐加重.通过试验研究,导出一个由不同密度下孢囊线虫危害造成大豆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方程式:y=32.86+0.38x,实测得出大豆生产水平在每亩130公斤产量下防治指标为百克土壤中有9个孢囊线虫.
关键词:
大豆
大豆孢囊线虫
损失率
防治指标
《植物保护学报
》
1991
CSCD
摘要:1982—1984年在安徽进行的研究表明,川化-018用于秧苗处理预防白叶枯病最为经济有效,纯收益合投资的30倍。早稻和中稻本田用该药喷洒可获得较好的防治和较高的产量,纯收益分别合投资的2.55倍及2.2倍。本田发病中心用该药处理获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在白叶枯病的综防中,对中抗和中感的栽培品种扩大秧苗处理而减少本田防治面积是合理可行的。
关键词:
川化-018
综合防治
水稻白叶枯病
《安徽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本文对白菜型油菜黄籽外显率(千粒外显率、百株外显率和重量百分比) 与脂肪酸、氨基酸含量进行了系统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黄籽外显率与饼粕中16种氨基酸含量都呈正相关,但对其组成影响较小;与芥酸呈正相关;与其他6种脂肪酸呈负相关,有的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大,特别是油酸和芥酸.在黄籽外显率的三个指标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百株外显率.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黄籽外显率
脂肪酸
氨基酸
典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