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稻纵卷叶螟管理专家系统

安徽农学院学报 1991

摘要:本文报道的稻纵卷叶螟管理专家系统(MSRLR),系用知识工程语言NEW的最新版本和BASIC语言构筑。系统根据公开性知识和专家经验,考虑水稻类型、水稻长势、成虫迁入期早迟、迁入高峰期数量和气候条件等因子,对宁国县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期和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并提供决策方案,为稻纵卷叶螟的管理提供一种实用的工具。系统采用自然语言提问和菜单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同用户交互。系统能对推论等给出解释,令用户信服。系统还具有良好的开发机,对知识库的增删修改都极为方便,系统的不同版本可在不同机型和操作系统支持下运行。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专家系统 预测 管理决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雄性核不育水稻研究与利用现状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本文综述了隐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的产生,基础理论和利用研究现状.认为产生核不育水稻的途径有四条,即自然突变、理化诱变、组织培养和人工杂交选育.大多数核不育水稻不育性遗传表现隐性单基因性状,表现两对基因性状或更为复杂的情况则较少.核不育水稻一般具有各自的不育位点,很少等位.根据等位性测定结果,目前核不育基因已超过45个.核不育水稻的利用主要体现在近年兴起的用于轮回选择的育种方法上.鉴于国内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隐性雄性核不育水稻 核不育基因遗传 核不育基因等位性测定 轮回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速螨酮防治柑桔全爪螨的药效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速螨酮系日产化学新开发的哒嗪酮类杀螨剂,具有高效、速杀、持效期长等特点.经1989-1990年两年的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证明该药可以杀死成、若螨,亦可杀卵.其20%可湿性粉2000、3000、4000倍液,施后40天防效仍可达90%以上,5000倍液稍次之.建议生产上使用浓度为3000-4000倍稀释液.

关键词: 农药 速螨酮 柑桔全爪螨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孢囊线虫病危害损失率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ra gleines) 在土壤中随密度增加,对大豆生长和产量危害损失逐渐加重.通过试验研究,导出一个由不同密度下孢囊线虫危害造成大豆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方程式:y=32.86+0.38x,实测得出大豆生产水平在每亩130公斤产量下防治指标为百克土壤中有9个孢囊线虫.

关键词: 大豆 大豆孢囊线虫 损失率 防治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化-018在水稻白叶枯病综防中的应用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CSCD

摘要:1982—1984年在安徽进行的研究表明,川化-018用于秧苗处理预防白叶枯病最为经济有效,纯收益合投资的30倍。早稻和中稻本田用该药喷洒可获得较好的防治和较高的产量,纯收益分别合投资的2.55倍及2.2倍。本田发病中心用该药处理获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在白叶枯病的综防中,对中抗和中感的栽培品种扩大秧苗处理而减少本田防治面积是合理可行的。

关键词: 川化-018 综合防治 水稻白叶枯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本研究旨在鉴定和评价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1988-1990年在砀山县病地里对黄淮地区18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鉴定.结果鉴定出7个抗病品种,其中2个褐色种皮,5个黑色种皮.品种的抗性与花色、茸毛色关系密切,与株高、生育期和百粒重不相关.

关键词: 大豆 孢囊线虫 品种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化密植富士苹果幼树的整形修剪

农业科技通讯 1991

摘要:富士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可以明显地提高早期产量,而且田间管理方便,但由于定植的株行距小,容易发生枝叶郁闭现象,因此整形修剪特别是对幼树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我们的整形修剪经验介绍如下:一、树体基本结构及优质早丰产生态指标幼树1米高定干,在距地面70~80厘米处开始选留永久性结果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病毒病防治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辣椒病毒病是辣椒主要病害,具有多种症状,常见的有花叶型、黄化型、坏死型、畸形型,可使植株生长缓慢,矮缩,造成落叶、落花、落果、减产.防治病毒病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一般只采用硫酸锌、磷酸钠或弱毒株进行种子或苗期处理,收效甚微;对于成株期病毒病更是束手无策.经过对辣椒病毒病防治研究证实,用400倍病毒A,防治效果达84.0%~87.8%,增产率达23%以上.

关键词: 辣椒病毒病 病毒A 弱毒株 交叉保护 防治效果 恢复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花粉植株后代的性状遗传及其育种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本文根据十余年来对粳稻花粉植株后代性状遗传的观察研究,证明花粉植株一代染色体的倍性表现出多种效型,因而产生了多种多样不同性状的植株.从第二代(H_2) 开始,花粉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具有相对稳定性,差异不显著,没有随世代的演变而发生退化或分离现象,也未发现育性的逆转现象. 实践证明,应用粳稻花粉植株进行育种是可行的,它能迅速稳定杂种后代和有较高的选择效率.因此,这是一种多、快、好、省的育种方法.

关键词: 粳稻 花粉植株 性状遗传 育种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主要数量性状基因效应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对2年7个组合P_1、P_2、F_1、F_2、B_1和B_2六世代资料进行世代平均数遗传分析,估算了小麦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单株有效穗、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等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所研究性状除受加性、显性作用外,还普遍受上位性影响.上位性大小和类型因性状、组合和年份而异.在上位性中,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每穗粒数以〔1〕为主,千粒重、单株有效穗以〔i〕为主,株高以〔i〕、〔1〕为主,收获指数〔i〕、〔j〕、〔1〕均较重要.可用双基因互作模型解释所研究性状的基因作用,三级或更高级基因互作可忽略不计.

关键词: 小麦 数量性状 基因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