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家蚕普斑限性品系的易位片段检测
《蚕业科学 》 1993
摘要:家蚕普斑限性品系是由田岛作成的。该品系雌蚕W染色体上带有第Ⅱ连锁群普斑(+p)基因在内的一个片段,表现为限性遗传(sex-limitedinheritance)。该限性品系虽对于提高雌雄鉴别率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易位产生的生理障碍度降低了茧丝质和蚕体生命力,使其在生产上推广受到限制。多年来,家蚕遗传育种工作者一直试图准确观察到W染色体上易位的片段长度,以便利用各种辐射进行有效的过剩片段切割(Traut1976;王运湘1990)。但由于技术处理方面的限制,观察结果尚不够理想。本文通过该晶系较好的联会复合体标本,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核型分析,在一些标本中发现了不对称的ZW—SC,并估计
提高春茶产量及高档茶比例栽培措施研究
《广西热作科技 》 1993
摘要:通过茶园行时间铺草、施秋肥、地膜覆盖三项栽培措施研究表明,行间铺草可促进春茶增产15.4%,提高高档茶比例18.6%。施秋肥增产10.0%,提高高档茶比例6.8%。地膜覆盖增产12.8%,提高高档茶比例16.2%。所以在夏茶期间,运用这三项栽培措施进行茶园管理,均能促进翌年春茶增产,增收。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分级标准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3
摘要:用花粉生活力作为CMS育性的客观度量指标,研究了两种不同的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器形态诸性状、育性分级指标及育性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花瓣长和宽、花药长、雄蕊长等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不育性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些性状可以作为田间直观判断育性程度的形态指标。(2)以花药大小这一指标作为育性分级标准,客观可靠。在两种CMS中,依据这一标准确定的不孕花的育性级别与其花粉生活力测定结果间一致,呈高度相关。(3)按(?)相对(?)位置这一指标为标准,划分的不孕花的育性级别,与其花粉生活力测定结果间的相关程度,在两种CMS中,差异明显;在90A中,两者表现高度相关,育性级别能较客观地反映育性程度,而在146A中则不能客观反映育性程度。因此,在使用这一育性分级标准前,应对所研究的CMS验证其可靠性。
安徽省宜茶土地资源评价及其开发
《自然资源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安徽省地处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区,种茶历史悠久,目前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第3位。全省有55个县、市产茶,1988年茶园面积为11.72万ha,占同期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1.1%,茶叶产量5.515万t,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0.1%。据普查全省宜茶土地面积
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吨粮田效益分析
《作物杂志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夏玉米两熟制是我省淮北地区重要的种植制度,但全年产量一直偏低。1989年承担了安徽省科委下达的“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亩产吨粮栽培技术体系研究”重点课题,经3年试验研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试验示范区的11713.7亩,平均亩产达1029.4公斤。吨粮田在实现高产之后,其效益如何?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经济效益是用成本和产值来衡量投入产出效率,比较不同系统间效率和不同措施的效果。能量
90年代初期台湾茶叶生产特点
《台湾农业情况 》 1993
摘要:茶叶,在60至70年代,不仅是台湾主要农副产品,而且也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据资料显示,1966年台湾出口各类茶叶2.2万吨,创汇近3000万美元。但是,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世界茶叶生产发展和产、销结构变化以及受到台湾工业迅速发展冲击,从而使台茶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经综合分析,90年代初期台湾茶叶生产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茶类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1.茶类生产趋向单一化 过去台湾不仅生产红茶、绿茶、乌龙茶,而且也加工制作珠茶、眉茶、龙井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