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栽培新技术
《中国农学通报 》 1993
摘要:安徽淮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南缘,其热量资源在黄淮海平原中最为充足。全年大干零度的积温5100~5500℃,年日照时数2300~2500小时,多年平均的年降雨量750~950mm。其光、热等气候资源完全能满足一年两熟制作物的需要。小麦、夏玉米两熟制是该区重要的种植制度,但其两熟制的全年产量一直偏低。目前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产
中粳8715新品系的培育
《安徽农业科学 》 1993
摘要:中梗8715,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当选择2号适宜时期的幼穗,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体细胞培养,经多次田间种植选育而成的新品系。经通过六年试验、示范种植表明:性状稳定,株形紧凑,生长青秀,光照姿态佳;根系健壮发达,不早衰;穗大粒多,熟
板栗蒲壳栽培香菇试验初报
《食用菌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栗蒲壳又名栗蓬、栗苞,是板栗外层的包裹物。据笔者调查,一般每产100kg 板栗就有60~90kg 干栗蒲壳(包括空棚和因病掉落的栗苞)。我省板栗面积约100多万亩,年产500多万 kg 板栗,因此,栗蒲壳资源相当丰富。由于栗蒲壳带刺,目前只有少部分缺柴地区把它当作燃料,而大部分废弃在野外,成了板栗雪片
吨粮田夏玉米高产的密度与氮素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3
摘要:1990—1991年度在濉溪县和宿县,通过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研究了淮北地区小麦玉米吨粮田系统中夏玉米的密度与氮素效应。建立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综合效应方程,并对其进行了解析。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光合面积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掖单13号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亩产量为715.4公斤,达到最高产量的密度为每亩5371株,亩施氮量为20.3公斤。其产量构成及主要生育指标是:每亩5210穗,每穗478粒,千粒重305.3克;叶面积系数开花期为6.75,成熟期为3.35;亩干物重开花期为614公斤,成熟期为1608.9公斤。
池塘混养淡水白鲳冬片的试验报告
《安徽农业科学 》 1993
摘要: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池塘单养、主养、混养淡白鲳当年苗种,池塘混养淡水白鲳冬片以及当年苗种进行强化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再进行池塘养殖配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省的自然气候条件下,池塘混养大规格的淡白鲳鱼种,能增加池塘养殖品种,增产增收。池塘混养平均全长9.5厘米,体重为37克冬片鱼种,经四个多月的养殖个体增重倍数为34.7,成活率98%,亩净增产157.2公斤,亩增纯利1638元。
圩区巨峰葡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山西果树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安徽省芜湖县部分农民在当地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克服地下水位高、生长季湿度大、病虫害严重等缺陷,利用圩区土地大面积栽培巨峰葡萄获得二年生亩产1500公斤产量的好收成,而且果实品质优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这对平原圩区利用剩余粮田栽培葡萄提供了可行的技术经验,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烟蚜种群增长模型的研究
《安徽农师院学报 》 1993
摘要:于1990年,对烟草苗期蚜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表明了烟蚜种群增长呈logistic曲线增长。
关键词: 烟蚜 种群 logistic增长模型
凤阳县烤烟亩产变化特征
《安徽农师院学报 》 1993
摘要:本文研究了凤阳县烤烟(Nicotiana tabacumL)亩产变化的特征即韵律特征、波动特征、丰歉特征和增减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