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范涛(精确检索)
92条记录
灵芝桑茶的研制

中国农学通报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施蚕业产业化的思路

安徽农学通报 2000

摘要:蚕业产业化是蚕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蚕业产业化必须加快体制改革,建立蚕业产业基地,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市场体系,扶植龙头企业,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关键词: 蚕业产业化 体制 科技创新 市场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怎样养好夏秋蚕

安徽科技 2000

摘要:夏秋蚕是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的总称。从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饲养到10月中、下旬。安徽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整个夏秋期自然温度、湿度一般都适合蚕的生理需要。夏秋季桑叶生长快,可以养几批,提高蚕室、蚕具的利用率;气温高,可以加速蚕的生长发育,使蚕期缩短,并能节约补温材料。但夏秋季养蚕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温度过高,病原体多,叶质差等。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夏秋季养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夏秋季蚕茧稳产高产。 一、夏秋蚕期特点 1.气候特点 在6~10月这段时间内,气候变化频繁,温、湿度经常超出蚕的需要。梅雨季节,下雨前闷热,下雨时低温多湿,天晴后温度比较高;入伏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早秋温、湿度变化较大,温度最高的时期,往往出现持续性的高温,有时久晴不雨,这些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育我省“名牌蚕种” 促进蚕业发展

安徽科技 2000

摘要:创立名牌蚕种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家蚕育种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本行业经济效益的一项明智之举,对新蚕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以及蚕丝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省蚕品种的现状 我省是蚕桑生产大省,也是蚕种生产大省,最高年份蚕种生产量达到90余万盒。70~80年代使用华合×东肥,80~90年代初使用肥苏×华苏四元杂种,9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蚕综合技术进展——我国蚕业科学研究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二)

安徽科技 1999

摘要:一、桑树栽培新技术的研究 主要以综合配套技术为主体;首先在桑苗繁育上,由传统的嫁接发展到扦插与杂交直播、地膜覆盖一步成园、快速高效育苗方法;在桑树栽植形式和树型培养上,全国主要研究和推广了“改稀植为密植;改高干树型为低、中干树型;优化桑园枝条群体结构”的先进栽培技术,提高了桑园的光能利用率;在桑树矿质营养研究中,苏州蚕专应用~(15)N同位素示踪元素,弄清了桑树对无机N的吸收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蚕业应用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向

北方蚕业 19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蚕种场现状与发展建设的对策

北方蚕业 19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蚕多功能新用途研究——我国蚕业科学研究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三)

安徽科技 1999

摘要:蚕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众所周知的有:以蚕沙为原料生产叶绿素与维生素类产品;蚕蛹水解生产水解蛋白注射液;废丝水解制取丝素粉,生产食品添加剂、化妆品;雄蛾生产蚕公酒等,现在又发现并开发了多种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中国蚕业 19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决关键问题 重振蚕业雄风

安徽科技 1998

摘要:蚕业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高潮的出现与困境的到来不外乎两方面原因:一是外因,二是内因。国内外政治与经济环境是外因的主要方面,现抛开外因,专从内因上看,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1 体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两个根本转变以来,我省不少专家学者纷纷呼吁应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