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Hybrid(模糊匹配)
122条记录
高产抗病杂交籼稻新组合农华优808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华优808系合肥新隆水稻研究所用M98A与MR0208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全生育期134 d,比汕优63早熟2~4 d;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平均单产8.73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62%;抗至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适宜在安徽省作早熟中稻种植。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农华优808 特征特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地方猪种的利用现状及展望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猪多态性极其丰富,曾经对世界猪种的改良做出过重要贡献。市场需求的变化,再次为中国地方猪种的利用创造了契机。简要综述了中国地方猪种的利用现状及展望。

关键词: 中国地方猪种 杂交 新品系 配套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玉米杂交种皖甜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皖甜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皖甜系1号”做母本,外引系“超甜776”为父本育成的超甜玉米杂交种,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甜1号平均鲜穗产量11992.5kg/hm2,比对照穗甜1号增产10.3%。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子粒黄色,后期保甜度好,可溶性糖含量达22.4%,且果皮较薄,适口性好,品质较优。该品种适宜在国家东南玉米区种植,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超甜玉米 皖甜1号 杂交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丰两优1号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胶稠度变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随着栽插密度的减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丰两优1号优质栽培适宜施氮量为180 kg/hm2,栽插密度为19.07万穴/hm2。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施氮量 栽插密度 稻米品质 丰两优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猪及杂交后代肌纤维直径变化及其与肉质关系的研究

畜牧与兽医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不同品种和杂交组合肥育猪(淮猪、长淮、大长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相同条件下,研究不同血缘比例对淮猪肌纤维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淮杂猪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淮猪(P<0.05)。淮猪的肌纤维直径介于中国地方猪与国外瘦肉型猪之间。肌纤维直径与胴体性状(瘦肉率、眼肌面积、背最长肌全重、背最长肌率、脂肪)呈较强的相关性。淮杂猪肉质理化性状中(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贮藏损失)3项指标明显变差(P<0.05),但pH值变化不显著。作者认为淮猪杂交后代的肌纤维直径较纯种淮猪粗,淮杂猪肉质也较纯种淮猪差。

关键词: 淮猪 杂交 肌纤维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异交率籼型三系不育系M98A的选育与利用

杂交水稻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保持龙特浦A的综合优良性状,改造其不育性稳定性和稻米品质为定向选育目标,用龙特浦B作母本,Ⅱ-32B作父本杂交,在F4代的优良株系中选株与龙特浦A测交并回交,经多代回交转育,育成高异交率籼型三系不育系M98A。M98A表现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抗病性好,配合力强,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组合,表现早熟、高产、抗病,其中明优98和农华优808已分别通过国家和安徽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籼型不育系 M98A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油菜皖油18制种基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多年皖油 18制种工作实践 ,总结了在杂交油菜制种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及从育苗到收获的配套技术措施。

关键词: 杂交油菜 皖油18 制种基地 除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携带显性半矮秆基因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导入不育系后对配组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对新育成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D1S和D2S作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显矮光敏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多优于对照不育系培矮64S。因此只要选择一定类型的恢复系与D1S和D2S配组,两个显矮光敏核不育系均能获得强优势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系 配合力 杂交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03

杂交水稻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0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2301S与广亲和恢复系H7058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和抗旱等特点,于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和高产安全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皖稻103 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瓤小型西瓜无籽黄玉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秋水仙素加倍处理黄瓤西瓜,获得四倍体材料M863,以M863为母本,二倍体自交系F948为父本育成黄瓤无籽小型西瓜一代杂种无籽黄玉。其熟性早,全生育期85~90d(天),果实发育期28~30d(天)。植株生长势极强,易坐果。单瓜质量2.0~2.5kg,爬地栽培每667m2产量3000kg以上;保护地栽培可达3500kg左右。果实圆至高圆形,花皮,瓤色橙黄,瓤质细嫩多汁酥脆,中心糖含量12%~13%,中边糖梯度小,粗纤维少,口感好。对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的抗性比对照金福、小玉红强。已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示范推广100hm2。

关键词: 小型西瓜 无籽黄玉 一代杂种 黄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