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90 12 5A是从日本引进的粳型广亲和三系不育系。其一般配合力高 ,特殊配合力方差大 ,与偏籼型恢复系配组优势更强。但开花习性较差 ,不利于繁殖、制种。在所配制的组合中 ,应注意提高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 ,缩短全生育期 ,控制每穗总粒数 ,以达到高产、高效。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不育系
90125A
特征特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
2002
摘要:利用 6个上海粳稻品种和 9个韩国粳稻品种进行了品质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上海和韩国品种间的粒宽、长宽比、穗着粒密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碱消值均呈显著的差异 ,上海水稻品种比韩国水稻品种粒型较细长 ,穗着粒密度高 ,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碱消值高 ,但食味值和淀粉谱特性则相反 ,韩国水稻品种的食味值和淀粉谱特性中的最高粘度值、最终粘度值和下降粘度值显著高于上海水稻品种。水稻品质特性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 ,蛋白质含量和穗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而与最高粘度值和下降粘度值呈显著的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最高粘度值、最低粘度值和最终粘度值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由此认为 ,通过育种手段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改进穗型和粒型结构 ,并在栽培措施上降低氮肥施用量是提高上海水稻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粳稻
食味值
淀粉谱特性
直链淀粉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采用不同处理方法 ,在浸种催芽及移栽后的不同时期 ,用不同的水稻品种 (组合 ) ,对“国科”复合生物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国科”复合生物肥能使水稻增产 ,增产幅度 0 .7%~ 8.2 % ,最佳施用方法和施期为 :用河水或井水将药剂稀释 2 5 0倍左右 ,浸种 2 4h后催芽 ,在返青期根施 ,隔 7d再施 1次。
关键词:
生物肥
增产
水稻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通过三因素的随机区组分析 ,得出组合、密度、不同茎蘖苗、组合×不同茎蘖苗、密度×不同茎蘖苗、组合×密度×不同茎蘖苗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不同茎蘖苗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组合以协优 5 7的产量较高 ,密度和秧苗素质以 2 2 .5万穴 /hm2 和 3个茎蘖苗的产量较高 ;组合×不同茎蘖苗以汕优 6 3在茎蘖苗为 3个时产量较高 ,而协优 5 7因其成穗率高 ,穗子大 ,在不同的茎蘖苗下均能获得较高产量 ,说明其适应性强
关键词:
协优57
不同茎蘖苗
栽插密度
产量
《中国农学通报
》
2001
摘要:通过对 1999~ 2 0 0 0年安徽省中籼区试资料的相关及通径分析得出 :每穗总粒数在两年的试验中与产量的直接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两年均较高。选育穗型较大的重穗型组合有助于提高产量。但同时还应该注意穗、粒重之间的相互协调。其单产 10 .0t/hm2 的产量结构是 :在栽插 6 0~ 6 6万基本苗的条件下 ,控制最高苗数达 36 0~ 4 0 0万 ,使有效穗达 2 30~ 2 6 0万 ,每穗总粒数 16 0~ 2 0 0粒 ,结实率 80 %以上 ,千粒重 2 7~ 2 9g。
关键词:
杂交中籼
高产育种
关键因素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Ⅱ优 8 38在省区试及生产试验中 ,平均产量为 8.41t/hm2 ,比汕优 6 3增产 6 .46 % ,且抗病性好 ,适应范围广。与汕优 6 3相比具有每穗总粒数多、结实率、千粒重高等特点。在栽培上应注意采用培育多蘖壮秧等方法 ,以增加有效穗 ,使其达到高产、稳产。
关键词:
杂交中籼
Ⅱ优838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协优 5 5 9在 1999~ 2 0 0 0年的省区试中均表现出高产、抗病、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与汕优 6 3相比具有 :每穗总粒数多 ,结实率高 ,但有效穗少 ,千粒重低。因此在栽培上应注重采用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等方法 ,以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 ,从而使其达到高产、稳产
关键词:
水稻
协优559
生育特性
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杂交中籼协优57 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推广速度快,效果显著,已通过安徽、陕西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其单产10.5 t/hm 2 的产量结构为有效穗225 万~285 万/hm 2,每穗总粒数170~180 粒,结实率83% ~85% ,千粒重27 g,据此提出了培育适龄壮秧等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中籼
协优57
产量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