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汪建来(精确检索)
75条记录
小麦新品种产量水平估算方法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利用1984~1993年安徽省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资料,根据10年来区试对照种博爱7422的产量,得出该品种在淮北地区的高产潜力和一般亩产。通过博爱7422的产量,估算各年份反映环境对产量影响程度的二项指标,即产量潜力实现率和年成指数。利用高产潜力=实际产量÷产量潜力实现率,一般亩产=实际产量÷年成指数估算公式,估算参试品种在淮北地区的产量水平。估算结果表明,近期选育的高产品种产量潜力在亩产475~500kg左右,一般亩产在400kg左右。

关键词: 小麦;区域试验;环境影响;产量水平;估算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试点合理性与代表性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摘要:本文以1989和1990两年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区域试验资料,针对区试布点的合理性与代表性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位于中心位置的试点,相似性较大(r≥0.42),说明其生态环境比较接近;而位于边缘的试点相似性较小(r<0.34),显示其生态环境差异较远。试点的代表性以扬州(r=0.42)、南京(r=0.41)等为高,即这些点适于选育和鉴别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品种;而信阳(r=0.12)代表性较低。

关键词: 小麦 区域试验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聚类分析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高产稳产机制的初步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利用1989-1990年度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区域试验资料,估算了13个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产量稳定性,并对高产、穗产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高产是产量三要素综合作用、协调发挥的结果.高产品种产量三要素多为中间型,而不偏于极端.产量的稳定性由产量三要素本身的自动调节能力和三要素间的互相补偿能力共同决定.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的稳定性对产量稳定性影响较大.高产稳产品种大多具有产量性状间相关不显著的特性.

关键词: 小麦 高产稳产 机制 长江中下游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F_2产量性状的相关和选择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本文利用2年7个组合研究了小麦F_2主要产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并初步估算了2个组合F_28种选择指标的选择效果.结果表明,小麦F_2主要产量性状间大多呈正相关.F_2性状间的相关,组合和年份间存在着差异,总的变化趋势是:两性状相关越密切,组合和年份间的差异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单株生物量和收获指数是影响F_2单株粒重的主要因子.株高可在F_2进行选择,但高度应适宜.其它指标的选择效果很小,对这些性状F_2不必进行严格的选择,可视其综合表现进行直观选择.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相互关系 选择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主要数量性状基因效应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对2年7个组合P_1、P_2、F_1、F_2、B_1和B_2六世代资料进行世代平均数遗传分析,估算了小麦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单株有效穗、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等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所研究性状除受加性、显性作用外,还普遍受上位性影响.上位性大小和类型因性状、组合和年份而异.在上位性中,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每穗粒数以〔1〕为主,千粒重、单株有效穗以〔i〕为主,株高以〔i〕、〔1〕为主,收获指数〔i〕、〔j〕、〔1〕均较重要.可用双基因互作模型解释所研究性状的基因作用,三级或更高级基因互作可忽略不计.

关键词: 小麦 数量性状 基因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5678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