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RFLP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杂交水稻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个F1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 ;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分析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 ,探索利用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F1杂种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显示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等 4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播始历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极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大 ,分别达到 0 .33和 0 .2 3。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可以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配组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皖南花公猪性腺生长发育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皖南花公猪性腺生长发育规律表明 ,睾丸重量在出生时为 0 .4 3~ 0 .50 g,2 4 0日龄之后达到92 .33~ 97.75g;附睾重量在 4 5日龄时为 1 .1 2 g,2 4 0日龄达到 34 .50 g;睾丸体积 ( y)随日龄 ( x)的生长可以用模型 y=a+ bx+ cx2 来描述 ,其中 a、 b和 c为模型参数。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重量在出生时分别为0 .2 1、 0 .1 3和 0 .2 6 g,2 4 0日龄后分别达到 8.2 7、 1 82 .0 0和 1 53.83g;副性腺的生长呈现出指数生长模式。公猪性腺的生长发育与血浆中生长激素和睾酮的水平具有明显的正相关。


杂交中籼高产育种关键因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01
摘要:通过对 1999~ 2 0 0 0年安徽省中籼区试资料的相关及通径分析得出 :每穗总粒数在两年的试验中与产量的直接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两年均较高。选育穗型较大的重穗型组合有助于提高产量。但同时还应该注意穗、粒重之间的相互协调。其单产 10 .0t/hm2 的产量结构是 :在栽插 6 0~ 6 6万基本苗的条件下 ,控制最高苗数达 36 0~ 4 0 0万 ,使有效穗达 2 30~ 2 6 0万 ,每穗总粒数 16 0~ 2 0 0粒 ,结实率 80 %以上 ,千粒重 2 7~ 2 9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