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addy soil(模糊匹配)
107条记录
氟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行为及安全性评价

农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氟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情况。[方法]样品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结果]氟酰胺在糙米、稻壳、植株、田水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7.00%~98.84%之间、标准偏差在0.57%~2.31%之间、变异分数在0.58%~2.44%之间;氟酰胺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11g,在糙米、稻壳、植株、田水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1、0.05、0.02、0.02 mg/kg。2011—2012年在安徽、湖南和广西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株中降解半衰期为1.9~5.3 d,稻田水中降解半衰期为1.8~5.1 d,稻田土壤中降解半衰期为4.8~7.7 d;20%氟酰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以450 g a.i./hm2(1.5倍推荐高剂量)、300 g a.i./hm2(推荐高剂量)施药剂量,施药3、4次,采收间隔期为20、30 d,糙米中氟酰胺的最终残留量最高为0.63 mg/kg(低于2.0 mg/kg)。[结论]中国规定糙米中氟酰胺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2.0 mg/kg,以此依据,20%氟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田间喷雾,最高用药量450 g a.i./hm2,最多施药4次,氟酰胺安全间隔期为20 d。

关键词: 氟酰胺 残留 水稻 气相色谱(ECD) 消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耕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稻田无机氮供应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稻田无机氮供应特征。【方法】于2007—2010连续4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试验设传统翻耕、免耕两个处理,4次重复。供试水稻品种为皖稻68。【结果】免耕显著提高了水稻生育前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但是降低了水稻生育中、后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同时免耕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NO3--N含量,降低了主要生育时期10—20 cm土层NO3--N含量,有利于减少耕层土壤NO3--N的淋失。免耕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表层土壤的富集。0—10 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比翻耕处理显著增加,而10—20 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提高了耕层(0—20 cm)土壤容重,增幅为3.06%—6.25%。产量结果显示,免耕使水稻减产4.11%—7.70%。【结论】免耕稻田自拔节期后期土壤NH4+-N供应量的减少使免耕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氮素吸收量均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导致免耕水稻成穗率的减少,是免耕水稻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免耕 水稻 产量 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氮肥对稻油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009-2011年连续3年4季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掺混比例对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中的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农民习惯施用普通尿素处理(N 180 kg·hm-2)相比,等氮量下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用量为7:3的控释氮肥处理水稻和油菜增产效果最好,平均产量分别为9 934和2 117 kg·hm-2,增产7.00%和17.03%;控释氮肥处理水稻和油菜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平均分别增加9.76~25.84和3.85~10.67个百分点,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也有显著增加。

关键词: 水稻 油菜 控释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还田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了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活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以紫云英22 500 kg.hm-2配施当地大田化肥用量70%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紫云英还田使土壤好气性细菌、真菌数量增加,放线菌数量减少。在早稻分蘖盛期好气性细菌,真菌数量升到最大,放线菌数量降到最低;紫云英翻压还田能提高微生物活度。以紫云英22 500 kg.hm-2配施当地大田化肥用量70%处理的微生物活度最强。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土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活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免耕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稻米 2013

摘要: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在安徽省的适用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周期内免耕栽培水稻在安徽省多数产区是可行的,一般3年为1个周期较为适宜;免耕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当季水稻根系活力明显增强,且对水稻立苗、分蘖以及成穗均无负面影响;免耕栽培应合理运筹肥料,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不同肥力水平土壤上设置不同幅度的氮肥减量试验,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巢湖流域坡岗地区氮肥的减量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巢湖流域坡岗地区中高肥力水平土壤上减少30%的常规施氮量、中低肥力水平土壤减少10%的常规施氮量,虽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下降,但水稻结实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不会造成水稻显著减产。两种肥力水平土壤上,氮素收获指数均以常规施氮量处理最低,减量施肥、分期施氮可以促进氮素从茎、叶、根部向谷粒的转移;减量施肥,中高肥力土壤上氮素回收率提高9.99~16.52个百分点,中低肥力水平土壤上提高6.0~12.15个百分点。

关键词: 减量施肥 水稻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江江南地区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沿江江南地区水稻适宜钾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结果]在适量氮肥条件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提高,但当氮肥高到一定极限后,水稻产量不再增加,反而会下降;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吸钾量也相应提高,水稻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也提高;在施钾量相同条件下,高氮处理吸氮量反而减少。[结论]在该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水稻钾肥(K2O)推荐用量为130 kg/hm2。

关键词: 沿江江南地区 水稻 施钾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同包膜肥料对比试验初报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

摘要:在沿江江南地区进行水稻不同包膜肥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树脂包膜氮肥、硫磺包膜氮肥和硫磺树脂包膜氮肥依次较普通氮肥对照增产8.71%、13.71%和17.59%。双层包膜的SPCU(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增产效果优于其他2种包膜肥料。

关键词: 沿江地区 水稻 包膜肥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淮河流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安徽淮河流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方法]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安徽淮河流域地区主要农作物油菜和小麦田的CO2排放通量以及水稻田的CH4排放通量,并探讨了该地区农田CO2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CO2、CH4的排放通量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农田土壤CO2、CH4的排放通量整体上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麦田 油菜田 水稻田 CO2通量 CH4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水稻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不同。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比普通氮肥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增幅为7.23~14.83个百分点。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比其他处理提高了水稻总粒数和结实率。因此,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在该地区水稻施用效果最佳。

关键词: 控释氮肥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