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addy soil(模糊匹配)
107条记录
水稻覆草保墒旱作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0

摘要:探索了覆草保墒旱作的可行性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认为用覆盖 4 5 0g/m2 以上的稻、麦草取代覆膜旱作是可行的。覆草保墒旱作相应配套栽培技术 :改良、培肥土壤 ,增加土壤蓄保墒能力是前提 ;在选择抗 (耐 )旱性强的品种 (组合 )、培育素质好的旱育秧的基础上 ,增加栽插密度到 15穴 /m2 以上 ,每穴 2粒种子苗 ,施N18.75g/m2 ,N∶P∶K约 3∶1∶2 ,N肥底蘖肥后移、后期追肥比例增加到 30 %以上 ,可获较理想产量。

关键词: 水稻 覆草保墒 旱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除草药肥对稻田杂草防效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通过盆钵栽培对比试验和大田对比试验与示范,研究了新型高效复配水稻专用除草药肥对稻田杂草防效和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草药肥对稻田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并对水稻有较高的安全性。杂草株总防效为95 .8 % ~98 .9 % ,鲜重防效为96 .8 % ~99 .1 % 。除草药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提高产量。盆栽对比试验药肥增产率为10 .2 % ~18 .1 % ,大田对比试验增产率为9 .30 % ~12 .6 % 。

关键词: 药肥 除草剂 复合肥 农田杂草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双季稻区长期施肥效应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

摘要:在安徽休屯盆地进行的10年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明显大于肥料,施肥的增产幅度随施肥年限有逐年降低趋势。氮磷钾肥增产效应依次为K>N>P。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保持水稻稳定增产,但在等养分条件下,紫云英与氮磷钾化肥配施(MNP),早稻平均产量明显低于等养分的化服单施(NPK),说明有机肥应提早施人,并增加氮肥作基肥的比例,以满足水稻幼苗对养分的需求。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除有效钾外,土壤养分均有增加。因此从增产增收和养分平衡的意义上讲,必须重视稻田施用钾肥,适当控制磷肥用量。

关键词: 水稻 化肥 有机肥 氮磷钾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肥水管理对氮肥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摘要:本文在阐明水稻氮需求、氮效应、稻田氮肥施用技术,及水分管理对氮肥效应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氮肥施用应在适宜氮肥施用量的范围内,采取控前攻中施肥法,与水分管理结合,以水带肥,提高稻田氮肥效益。

关键词: 水稻 氮肥效益 肥水分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花培获得大群体健壮绿苗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摘要:通过使用混合激素诱发籼稻871015、871109花粉愈伤形成胚性细胞;对籼稻花粉胚性细胞团和粳稻绿芽丛进行分割培养,快速繁育大群体绿苗获得成功。籼稻两个组合的8块胚性细胞团,在两个月内经3—5次切割培养获得绿苗12690株;粳稻花培绿芽丛仅经一次分割培养后的净增绿苗率127.2%,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花药培养再生绿苗率。分割培养的再生苗,健壮的形成特征:苗粗、浓绿、根多、洁白。良好的生理素质:发根力强,平均每棵试管苗多增根1.8条,根长度增长168.4%;平均每棵再生苗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0.29克和0.175毫克。

关键词: 水稻 胚性细胞 绿芽丛 分割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逆性与育种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抗逆性或耐性是种质和品种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能力.由于水稻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许多不利的环境因素,例如干旱或洪涝,不适宜的温度、不良的土壤等等都能影响它的生长.如何将对当地不良环境因素的耐性和抗性与高产、优质的性状相结合是今后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很明显,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可能改善水稻产量的稳定性.

关键词: 水稻 抗逆性 育种 产量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氮磷钾化肥肥效适宜用量及配合比例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本文依据1981-1986年间,来自全省各地的79份田间试验报告,从氮磷钾化肥对水稻的增产效益、水稻氮肥适宜用量和经济效益以及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化肥肥效的总趋势已由过去的氮>磷>钾,转变为氮>钾>磷.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施肥效应函数,确定了经济合理的氮肥用量.当前我省稻田已由缺素施肥转入平衡施肥阶段.根据稻田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和轮作制度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氮磷钾合理施用措施.

关键词: 水稻 化肥 氮磷钾肥效应 效应函数 配方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89101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