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覆草保墒旱作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0
摘要:探索了覆草保墒旱作的可行性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认为用覆盖 4 5 0g/m2 以上的稻、麦草取代覆膜旱作是可行的。覆草保墒旱作相应配套栽培技术 :改良、培肥土壤 ,增加土壤蓄保墒能力是前提 ;在选择抗 (耐 )旱性强的品种 (组合 )、培育素质好的旱育秧的基础上 ,增加栽插密度到 15穴 /m2 以上 ,每穴 2粒种子苗 ,施N18.75g/m2 ,N∶P∶K约 3∶1∶2 ,N肥底蘖肥后移、后期追肥比例增加到 30 %以上 ,可获较理想产量。


水稻除草药肥对稻田杂草防效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通过盆钵栽培对比试验和大田对比试验与示范,研究了新型高效复配水稻专用除草药肥对稻田杂草防效和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草药肥对稻田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并对水稻有较高的安全性。杂草株总防效为95 .8 % ~98 .9 % ,鲜重防效为96 .8 % ~99 .1 % 。除草药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提高产量。盆栽对比试验药肥增产率为10 .2 % ~18 .1 % ,大田对比试验增产率为9 .30 % ~12 .6 % 。


皖南双季稻区长期施肥效应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1998
摘要:在安徽休屯盆地进行的10年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明显大于肥料,施肥的增产幅度随施肥年限有逐年降低趋势。氮磷钾肥增产效应依次为K>N>P。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保持水稻稳定增产,但在等养分条件下,紫云英与氮磷钾化肥配施(MNP),早稻平均产量明显低于等养分的化服单施(NPK),说明有机肥应提早施人,并增加氮肥作基肥的比例,以满足水稻幼苗对养分的需求。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除有效钾外,土壤养分均有增加。因此从增产增收和养分平衡的意义上讲,必须重视稻田施用钾肥,适当控制磷肥用量。


稻田肥水管理对氮肥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本文在阐明水稻氮需求、氮效应、稻田氮肥施用技术,及水分管理对氮肥效应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氮肥施用应在适宜氮肥施用量的范围内,采取控前攻中施肥法,与水分管理结合,以水带肥,提高稻田氮肥效益。


水稻花培获得大群体健壮绿苗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通过使用混合激素诱发籼稻871015、871109花粉愈伤形成胚性细胞;对籼稻花粉胚性细胞团和粳稻绿芽丛进行分割培养,快速繁育大群体绿苗获得成功。籼稻两个组合的8块胚性细胞团,在两个月内经3—5次切割培养获得绿苗12690株;粳稻花培绿芽丛仅经一次分割培养后的净增绿苗率127.2%,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花药培养再生绿苗率。分割培养的再生苗,健壮的形成特征:苗粗、浓绿、根多、洁白。良好的生理素质:发根力强,平均每棵试管苗多增根1.8条,根长度增长168.4%;平均每棵再生苗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0.29克和0.175毫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