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离子束诱变桑品种与亲本的同工酶和RAPD比较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应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 RAPD技术对一离子束诱变品种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 RAPD指纹进行了比较分析 ,发现两者间在同工酶酶谱及 RAPD指纹上均存在差异 ,从分子水平上初步证实了育成的鸡变品种确为不同的变异类型 ,结合形态性状的调查结果推断此变异品种为一颇具潜力的育种材料。

关键词: 离子束 诱变 同工酶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辐照保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使用Co6 0 γ不同剂量 0 .4、1.2、1.6、2 .0kGy辐照处理双孢蘑菇 ,可以抑制双孢蘑菇的后熟作用 ,辐照处理后在破膜、开伞、褐化、腐烂、鲜重损失等方面都明显低于对照。使用 1.2kGy的辐照剂量 ,结合 4℃的低温贮藏 ,能使双孢菇贮藏 3 0d左右。

关键词: 双孢蘑菇 保鲜 辐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基因棉的检测和抗虫性鉴定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综述了转Bt基因棉的检测和抗虫性鉴定的研究概况 ,分别从外源Bt基因的检测、Bt毒蛋白的检测、标记基因的检测和抗虫性的鉴定 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检测 抗虫性鉴定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抗虫不育系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根据棉花抗虫不育系为转Bt基因双隐性核不育系 (ms5ms5ms6 ms6 RR)的特性 ,经试验研究 ,初步摸索出一套棉花抗虫不育系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棉花 抗虫不育系 Bt基因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叶产品拓展的技术途径

茶叶机械杂志 2002

摘要:分析了我国茶叶行业的产销现状 ,并从传统茶产品拓展、无公害茶生产以及茶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概述了茶叶产品拓展的基本理念与技术途径

关键词: 茶叶产品 拓展 技术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园林彩叶地被植物品种与辐射诱变育种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叙述了目前园林彩叶地被植物的概况及园林彩叶地被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前途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园林彩叶地被 辐射育种 资源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蚕省力化饲养技术——五龄斜面立体条桑育

中国农村科技 2002

摘要:栽桑养蚕是我国农村的传统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但由于环节多、繁杂、费工,该项产业正逐步由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为了提高蚕桑生产竞争力,必须推广以优质高产、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的蚕桑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整体DNA导入冬小麦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提取蚕豆整体DNA ,用穗颈注射法将其从小麦穗颈部直接注入冬小麦植株体内 ,分别取不同处受体子代 (D2 代 )的植株根尖和幼穗做切片观察受体子代体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内染色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受体子代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 :①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 ,与受体相同 ;②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均出现一定的异常 ,且分裂的各个时期都能发现畸变类型 ,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 (受体 ) ;③不同的处理类型畸变率不同。这些变异有可能与后代生物学特性有关。

关键词: 蚕豆 整体DNA 穗颈注射 冬小麦 染色体 畸变类型 畸变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小麦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玉米两熟制优化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在前茬作物玉米上 ,钾肥效应大于磷肥效应 ,而在后茬作物小麦上 ,磷肥效应大于钾肥效应。磷、钾肥在全年施肥量一定的情况下 ,以玉米重施钾肥 ,磷肥两季均施或在小麦上重施 ,效益最高

关键词: 玉米 小麦 两熟制 优化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