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早籼 14是采用离子束诱变方法选育成功的第 2个早籼稻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米质优良 ,有 8项指标达部颁 1、2级优质米标准 ,该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早籼稻米结构的调整。早籼 14已通过省级审定 ,命名为“皖稻 71”
关键词:
早籼14
生物学特性
品质
栽培技术
水稻
《杂交水稻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杂交中籼协优57 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推广速度快,效果显著,已通过安徽、陕西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其单产10.5 t/hm 2 的产量结构为有效穗225 万~285 万/hm 2,每穗总粒数170~180 粒,结实率83% ~85% ,千粒重27 g,据此提出了培育适龄壮秧等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中籼
协优57
产量
栽培技术
《水利渔业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池塘养殖河蟹的放养密度与单位面积产量和育成规格及其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幼蟹的放养密度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在增加放养密度提高单产的同时 ,对提高河蟹育成规格不利 ,从而影响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池塘养蟹的成活率应稳定在 70 %左右 ,放养密度为 10 0 0 0~ 12 0 0 0只 /hm2 ,幼蟹规格为 10 0~ 140只 /kg为宜
关键词:
河蟹
放养密度
产量
育成规格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对中籼 898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 9.0t/hm2 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2 85±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16 0± 10 )粒 ,结实率 (86± 2 ) % ,千粒重 2 9.5g。并提出高产栽培措施。
关键词:
水稻
中籼898
产量构成
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针对阜阳地区玉米新老品种良莠不剂,良种良法不配套的现状,研究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玉米良种及农大108的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适合该地区种植的良种有:农大108、9988、豫玉22等;农大108的配套栽培技术是:6月中旬播种,密度为65685株/HM^2,每公顷施氮量315KG;分2次施,苗期施60%,喇叭口期施40%.最高产量潜力9358.45KG/HM^2.
关键词:
良种良法
玉米
产量
密度
氮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0
摘要:利用 1953~ 1993年我国烤烟单位面积产值、产量和上中等烟比重资料 ,划分我国烤烟高低产值、丰歉和优劣质年景 ,研究高低产值年烤烟产值与产量及中等烟比重之间的关系 ,为烤烟生产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 :高产值年型在产量上为正常或丰收年景 ,在质量上大多为正常或优质年景 ;低产值年型则相反 ,在产量上大多为歉收年景 ,在质量上大多为正常或劣质年景 .就全国范围而言 ,现阶段烤烟单产 170 0kg/hm2 左右、上中等烟比重 50 %左右、气象产量 180kg/hm2左右、上中等烟气象比重 2 %左右 ,烤烟生产经济效益最佳 .在主攻烤烟质量上 ,各地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仍需努力提高上中等烟比重 .
关键词:
烤烟
产值
产量
质量
气候年景
《中国农学通报
》
2000
摘要:采用 2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对影响棉花产量的氮磷钾和密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 ,建立了适合安徽沿江棉区的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确立了皖棉 13号在沿江棉区的高产栽培措施决策方案 :在施用氮 182 .2 5~ 2 16 .9kg/hm2 、P2 O586 .0 4~ 10 1.2 8kg/hm2 、K2 O2 36 .2 5~ 2 6 1.9kg/hm2 ,密度为 2 .74~ 2 .95万株 /hm2 的条件下 ,可获得 5 6 2 5kg/hm2 的籽棉产量。在沿江棉区中等肥力土壤上 ,皖棉 13号高产栽培最佳氮磷钾施用配比为 1∶0 .5∶1.2。
关键词:
皖棉13号
栽培措施
产量效应
《安徽农学通报
》
2000
摘要:研究了广谱活性态综合植物营养剂活力素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活力素比较适合在棉花开花期使用 ,在 80 0 - 10 0 0倍释液范围内其增产幅度随用药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关键词:
活力素
棉花
增产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作物专用掺混肥在砂姜黑土地区施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施用小麦、玉米、甘薯、苞菜等 4种专用掺混肥比当地常规施肥分别增产 9.7%、12 .6%、13 .7%和 16.8% ,1hm2 分别增收 811、80 5、12 41和 3 70 5元。 4种专用掺混肥 ,以甘薯专用掺混肥的产投比最显著 ,其余依次为苞菜、小麦和玉米专用掺混肥
关键词:
作物专用掺混肥
砂姜黑土
产量
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皖北砂姜黑土区种植的6 个饲料大麦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引二号品种最适合皖北砂姜黑土种植,具有产量高,各种经济性状好,抗逆性强等优点,并确定为本地区首推饲料大麦品种。
关键词:
饲料大麦
产量
抗逆性
灰色关联分析
砂姜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