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存在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春用品种991×992的育成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把家蚕暗化型灰黑蛾基因(mln)导入实用品种,育成系列暗化型灰黑蛾品种991,与常规白蛾品种992(离子束诱变育成)组配成一代杂交种,经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强健好养,眠起齐一,茧形匀整,农村饲养产茧量高,蚕种生产繁育系数高,特别是991为暗化型灰黑蛾,与常规白蛾品种992组配成一代杂交种,可利用蛾色差异把杂交率提高到99%以上。

关键词: 家蚕 春用品种 灰黑蛾 杂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中籼皖稻173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7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自育的籼粳亚种后代中间材料M89898为母本,扬稻4号作父本,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在12项米质检测指标中有10项达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多年的试验、省区试和省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一般在8.10 t/hm2以上,与对照汕优63相当。抗逆性强,高抗白叶枯病,纹枯病轻,耐肥抗倒。适宜在安徽省沿江及其以北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最适播种期为5月上旬。

关键词: 水稻 中籼 皖稻173 优质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蛋白源替代物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不同蛋白源(喷雾血浆蛋白粉、喷雾血球蛋白粉与代乳粉)用在哺乳仔猪(7~30日龄)的开食料中,对仔猪的黄白痢发病率、成活率、增重与料肉比等生产性能有影响。结果表明:(1)试1组试猪黄白痢发病率比试2组与对照组分别低14.3与26.8个百分点;(2)对照组、试1组与试2组组均增重分别为5.42、5.15与5.02 kg,其中对照组与试1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试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合考虑本试验结果,试1组应是最佳试验组,即血浆蛋白粉仍然是最好的仔猪开食料蛋白源;而用国产的代乳粉替代仍不理想。

关键词: 喷雾血浆蛋白粉 喷雾血球蛋白粉 代乳粉 生长性能 哺乳仔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家蚕品种的引进及利用

中国蚕业 2005

摘要:家蚕品种及种质资源的引进利用是家蚕品种选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有目的地引进适合当地饲养的成对品种及单一品种,经实验室和农村鉴定,既可以取代现行品种直接用于生产,又可以作为育种的基础素材,育成适合当地使用的新品种;特殊性状基因材料的引进及利用可选育出特色品种,极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中Ty1-copia型逆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果树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苹果叶片为材料,通过PCR扩增、克隆研究了苹果中Ty1-copia型逆转座子的逆转录酶序列。结果表明:(1)逆转座子在1个砧木及7个品种中都能检测到,说明逆转座子在苹果砧木及不同种质中普遍存在。(2)克隆、分析了嘎拉品种中23条逆转座子的逆转录酶序列,分析表明同一基因组中克隆到的逆转录酶序列存在高度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23条逆转录酶序列核苷酸序列长度变化范围是247-279bp,其长度相差32bp,主要表现为缺失突变;其中6条序列中存在1-4个程度不同的终止密码子突变;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的变化范围为21%-98.9%。(3)将23条序列与已发表的不同物种同一类型逆转座子的逆转录酶序列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苹果的Ty1-copia型逆转座子与甜菜、水稻、马铃薯、燕麦及挪威云杉等物种的同类型逆转座子可能有相同的起源。

关键词: 逆转座子 逆转录酶 苹果 异质性 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棉新品种皖棉27号

中国棉花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管理在现代种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趋势

中国种业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关键词: 施氮方式 土壤肥力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色辣椒品种——紫燕1号

长江蔬菜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