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非金属矿物改良皖南酸性红黄壤应用研究

土壤通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非金属矿物沸石(尿素沸石)、白云石改良皖南地区酸性红黄壤,结果表明:盆栽玉米、大豆植株干物重增加39.4%-54.5%,NPK吸收量增加25.7%-52.7%;大田试验玉米产量增加23.5%,NPK吸收量增加8.2%-30.6%。沸石(尿素沸石)与白云石配合效果好,是改良酸性红黄壤有效途经。

关键词: 沸石(尿素沸石) 白云石 玉米 大豆 肥料吸收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瓤小型西瓜无籽黄玉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秋水仙素加倍处理黄瓤西瓜,获得四倍体材料M863,以M863为母本,二倍体自交系F948为父本育成黄瓤无籽小型西瓜一代杂种无籽黄玉。其熟性早,全生育期85~90d(天),果实发育期28~30d(天)。植株生长势极强,易坐果。单瓜质量2.0~2.5kg,爬地栽培每667m2产量3000kg以上;保护地栽培可达3500kg左右。果实圆至高圆形,花皮,瓤色橙黄,瓤质细嫩多汁酥脆,中心糖含量12%~13%,中边糖梯度小,粗纤维少,口感好。对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的抗性比对照金福、小玉红强。已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示范推广100hm2。

关键词: 小型西瓜 无籽黄玉 一代杂种 黄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新组合K优954的选育与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K优954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K17A与恢复系9M054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中籼 K优954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中抗A配制抗虫杂交棉的问题及要点

江西棉花 2005

摘要:本文指出了在利用中抗A配制抗虫杂交棉时存在不育株分离比例低,制种产量不高及种子纯度差等3个问题,并提出了利用中抗A配制抗虫杂交棉的要点是:选配出强优势组合;选择适宜的制种田;提高种植密度,适当保留一些可育株与父本作人工去雄杂交;适期播种,延长杂交制种时间;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制种产量;采收适时,提高种子质量。

关键词: 中抗A 不育系 杂交制种 存在问题 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姜黑土连续培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采用长期定位培肥试验的方法,在安徽省濉溪县杨柳镇试验点砂姜黑土区对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培肥年限内,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或单施有机肥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延缓土壤钾的耗竭速度,持续稳定增加作物产量;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在产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快速提高作物产量,当达到一定水平后作物产量则在徘徊中缓慢增长,能提高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而有机质、全氮增加有限。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持续提高产量、培肥土壤的双重效果,是砂姜黑土培肥改良较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同时要注意钾素的补充。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培肥方式 作物产量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基因Xa21和Pi9(t)

分子植物育种 2005 CSCD

摘要:通过有性杂交和田间多代选育,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温室抗性鉴定,将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Xa21基因和高抗稻瘟病的Pi9(t)基因聚合到同一品系中,获得双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株系。用中国7个和安徽省流行白叶枯病病菌以及多个稻瘟病小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双抗基因系同时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级别为HR-R,抗谱与供体亲本一致,抗性水平基本相当。室内考种结果显示:双抗基因系间株高变异较大;单株有效穗比两亲本弱;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优于Xa21基因的供体M12,与Pi9(t)基因的供体亲本75-1-127相当。

关键词: 白叶枯病 稻瘟病 Xa21基因 Pi9(t)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室小气候环境优化自动调控技术研究(Ⅰ)——蚕室自动加温装置的研制与安装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照蚕卵、幼虫等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要求调节温度是养好蚕的关键。根据热力学原理 ,设计以浓度 5 %盐水溶液浸渍聚氯乙烯外层的低阻合地热线为温度发热器、0~ 5 0℃的水银导电表为温度感知器、接触式交流继电器为自动控制器 ,配合湿度发生器构成的自动控温新型装置。该装置具有加温快、温度发散均匀、温控敏感精度高的特点 ,具有无人安全自动控制、无污染、噪音小、使用寿命长、造价成本低、节省养蚕操作空间的优点。适用于蚕种催青室、小蚕共育室、大蚕饲育室等温度环境的自动控制。

关键词: 蚕室加温 自动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5个施肥水平下,探讨了6个品种氮肥的农学利用率、稻谷产量以及米质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升高。不同施肥水平下,对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不同,75、150kg/hm2施氮水平下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下降。因此,降低施肥量可以提高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不同品种在不同的氮肥水平下表现也不相同:协优57在75kg/hm2施肥水平下的农学利用率最高,达14.6kg/kg;氮肥农学利用率高的品种也需在适宜的施肥水平下才能体现。试验表明:不同的产量目标下,宜选择不同的品种。而无论在何产量目标下,以选择协优9019风险最小,因为它的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较高。多产稻和汕优63是较耐低肥的品种。从改善米质来讲,150kg/hm2的施氮量较为有利。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氮素 农学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对钾、氮的吸收特性与施肥效应研究

土壤肥料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在氮磷肥充足时,钾肥的增产效果显著。玉米钾吸收量明显以秸秆为主,超过子粒吸钾量的2倍。N来自土壤的数量为75.83kg/hm2;K2O来自土壤的数量为54.85kg/hm2。NPK施肥处理吸钾总量平均高出NP处理82.7%,子粒和秸秆分别平均增加18.4%和132.5%;说明钾吸收量增加对秸秆产量贡献明显小于对子粒产量的贡献。各施氮和施钾处理的氮、钾均有不同程度盈余;不施氮肥,玉米对肥料钾的吸收量也相应减少。本试验钾肥(K2O)产投比以NPK2处理最高(3.46),经济效益也最好。因此,江淮地区同等肥力土壤,玉米钾肥推荐用量为136kg/hm2。

关键词: 江淮地区 玉米 施钾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兔全血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中国养兔 2005

摘要:以肝素钠抗凝的皖系长毛兔全血为材料,以常规的酚氯仿抽提法为基础,采用改进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结果表明,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高,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主带清晰、无拖尾现象。

关键词: 皖系长毛兔 全血 DNA的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