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皖杂8号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2005
摘要:皖杂8号(皖棉28号)系安徽农科院爱地公司用AD188× S081配制的杂交棉新组合。在多年试验、示范中:表现优质、高产、抗棉铃虫、红铃虫。且结铃性强、衣分高、铃大,等特性。2005年元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皖棉 28号,审定号:皖品审05100482)。


安徽农业东向发展的几点思考
《安徽农学通报 》 2005
摘要: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理应当先,为谋求这一东向发展线路图,产品如何东进,劳务如何东输,资金如何东引,产业如何东接,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本文就这方面作初步探讨


水稻综合技术及其示范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科技提升试点行动项目的实施,选用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集成综合栽培技术规程,进行农民培训和技术示范,促进了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比非项目区同品种平均增产6.1%,项目区1.6万hm2水稻总效益达2500万元。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江淮丘陵地区玉米钾肥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玉米每公顷施用K150.0kg时产量最高,达7065kg/hm2,比对照(NPKO)增产9.9%。钾肥经济效益也以每公顷施K150.0kg最高,比对照增收892元/hm2,产投比为2.2:1。钾肥施用量在K150.0kg/hm2以下时,土壤中的钾素亏损,不能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


安徽江淮丘陵区杂交水稻钾肥效应初报
《土壤肥料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每公顷施用K2O135kg时产量最高,达7735kg/hm2,比对照(NPK0)增产12 1%。钾肥经济效益也以每公顷施K2O135kg最高,比对照增收1008元/hm2,产投比为3 3∶1。钾肥施用量在K2O180kg/hm2以下时,土壤中的钾素亏损,不能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


安徽省桑树种质资源概况与特征特性
《北方蚕业 》 2005
摘要:安徽省桑园主要分布在皖南山区、大别山区、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丘陵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积温4700~5200℃,平均相对湿度75%~78%,年降雨量900~1700mm。由于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是我国古老蚕区之一,加上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桑树种质资源丰富、类型多、性状复杂的格局。 1 安徽省桑树种质资源概况 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调查我省桑树种质资源共有120多份,根据其自然分布大致分为: 1.1 大别山区:代表桑品种有佛堂瓦桑、金寨藤桑、压桑、瓦桑、圆叶皮桑、大花叶皮桑、小花叶皮桑、潜山黄皮、逆水千曲、九龙桑等。 1.2 沿江江南地区:代表桑品种有竹青桑、青阳青桑、青阳麻桑、所村红芽、红星青皮等。 1.3 皖南山区:代表桑品种有竹叶青、绩溪大叶早生、绩溪小叶早生、紫藤桑、新大叶瓣、小叶瓣、摘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