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
》
2015
摘要:为合理推荐棉花主导品种,综合研究了安徽省主栽棉花品种的产量水平、抗性表现、纤维品质及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结果显示:40个主栽棉花品种皮棉产量处于1300~1600kg·hm-2,总体产量偏低;主栽品种普遍表现棉铃较大、衣分较高、早熟性好,但抗病性总体表现一般,67.5%的品种田间表现耐病,17.5%的品种田间表现感病;纤维品质相对较差,92.5%的品种纤维品质仅符合优质棉A级质量要求,只适合纺32S到40S的棉纱。通过分析与评价,筛选出10个高产、优质、抗病性综合表现优良的棉花品种,可根据生产需要推荐为主导品种。
关键词:
安徽省
棉花
主栽品种
农艺性状
综合评价
主导品种
《棉花科学
》
2015
摘要:2009~2010年从安徽省三大棉区采集病秸秆并分离得到30株棉花黄萎病菌株,通过对其培养性状的测定发现,多数菌株为菌核型,占80.0%,少数为中间型,占16.7%,而菌丝型仅占3.3%。对感病棉花品种苗期致病程度测定结果表明,安徽省黄萎病菌株可划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其中致病性强的菌株有7株,占参试菌株的23.3%,中等致病性的菌株有14株,占46.7%,致病性弱的菌株有9株,占30%。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地区棉花黄萎病菌株间的致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间致病程度也有一定差异。
关键词:
安徽
棉花
黄萎病菌
培养性状
致病性测定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介绍了"皖杂344"的育种思路、选育过程、试验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等。"皖杂344"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性状互补原理,选用"鄂3517"优选系与"中棉所41"优选系配组的优质多抗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抗虫等特点,适宜于安徽省棉区种植。
关键词:
棉花
杂交
选育
栽培
《农业灾害研究
》
2014
摘要:棉花是安徽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为了降低气象灾害对棉花生产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笔者简述了安徽省的棉花种植情况及气象灾害概况,并详细介绍了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对棉花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灾后补救措施。
关键词:
安徽省
棉花
气象灾害
减灾措施
《农业灾害研究
》
2014
摘要:详细介绍了棉花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的棉花黄萎病、枯萎病、炭疽病、棉盲蝽、棉铃虫、红铃虫及棉蚜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并针对各种棉花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进行治理,为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棉花
病虫害
发生规律
症状特征
防治方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涝害是棉花生产中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制约了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为了研究涝渍灾害对棉花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本研究从棉花的形态生长、生理特性及植物激素变化等方面概述了涝害胁迫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了涝害对棉花生理机制造成的影响,以及涝害胁迫下棉花通气组织的形成及酶代谢适应性变化,并就棉花耐涝性鉴定方法、评价指标及其品种选育等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建议。
关键词:
棉花
生理
耐涝性
涝害胁迫
《棉花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均匀分布于棉花26条染色体上的39对SSR核心引物对16个不同来源的棉花品种样品进行区别与鉴定实验,探讨了棉花品种鉴定的取样方案和位点异同判读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取样量样品包含的遗传信息,确定了基本的取样量,并将样品间位点异同类型分为相同位点、疑似相同位点和差异位点。据此对16个品种进行位点异同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的不同样品间差异位点数均在0~2间,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位点数介于5~25。结合品种间差异位点的阈值分析,研究认为当两样品间差异位点数>2时,即判定为不同品种;当差异位点数≤2时,即判定为近似或极近似品种。
关键词:
棉花
品种鉴定
SSR分析
带型差异
《农业灾害研究
》
2013
摘要:棉花在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生各种气象灾害,导致严重减产。介绍了棉花播种-苗期冷(冻)害、棉花雹灾、棉花雨涝害、棉花旱灾、棉花干热风害、棉花热害、棉花吐絮期霜冻害等灾害的症状,并且针对各种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灾救灾措施。
关键词:
棉花
冷(冻)害
雹害
雨涝害
旱灾
干热风害
热害
霜冻
防灾减灾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从历史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棉花生产水平提高的过程中科技的支撑和引领的作用,并对今后棉花科技发展对棉花生产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棉花
种植
生产水平
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