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次性减量施用控释肥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施用一次性减量控释肥与常规肥料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一次性减量施用控释肥对棉花化肥减施增效的作用,为棉花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多重复田间试验,利用CI-110等仪器研究施用不同用量的控释肥和常规肥料条件下,棉花冠层结构、光合性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参数变化.[结果]一次性减量施用控释肥能保持棉花中后期较高的叶面积指数、提高中下层透光性、增强光能截获能力、减少群体漏光损失,延缓叶片老化和光合功能衰退速率.各处理棉花盛花期、吐絮前期LAI与棉花总成铃数、单铃重及产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盛铃期与棉花僵烂铃比重极显著相关.研究一次性减N25%施用控释肥处理比一次性全量施用控释肥处理平均增产2.89%、比全量施用常规肥料处理平均增产5.53%、比减N 25%施用常规肥料处理平均增产14.89%、比不施氮肥对照平均增产50.96%.[结论]一次性减量施用控释肥可以构建合理的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增加棉花单株成铃数及产量,减少氮肥投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一次性减N 25%施用控释肥(225 kg/hm2)为安徽省沿江棉区杂交棉适宜的氮肥用量.


棉花定额补贴对棉农技术效率影响研究——基于安徽省微观数据的经验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摘要:本研究聚焦棉花定额补贴对棉农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安徽省微观数据的经验,从技术效率的角度探讨定额补贴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棉农的技术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与最优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距;棉花定额补贴对提高棉农技术效率的影响非常有限,政策效应不明显,难以有效提高棉花产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棉花种植收入在棉农家庭收入中的比例逐渐减小、在棉农预期收入中的重要性降低,补贴减弱了棉农在生产种植方面的管理努力;另一方面,以种植面积为发放依据的棉花定额补贴难以有效的激励农户采用先进的技术或增加技术投入。


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应用效果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置田间小区试验,5个处理,T1:不施肥(CK);T2:常规施肥;T3:常规施肥+叶面水溶肥;T4: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T5: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减量20%+叶面水溶肥,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生育进程、产量构成及产量、经济效益和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处理生育期没有明显变化,株高有所降低,果枝台数明显增加;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处理提高了棉花铃数、单铃重而增产;籽棉收入、收益和农学效率均以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处理最高.[结论]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配施适合推广应用,是一种省工、增收、增效的施肥模式.


棉花产业链对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影响分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摘要:在阐述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内容并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产业链视角分析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棉花加工企业和棉纺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促进棉花加工和棉纺企业的转型升级,加速棉花产业链整合,并且降低了企业的原料成本,消除了棉花市场的扭曲,但同时也增加了棉花企业的市场风险。建议继续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增加"绿箱"和"蓝箱"政策的支持和使用力度;推进棉花产业链的纵向整合;通过将优良棉花品种纳入补贴政策,引导棉花品种改良;将内地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向优势棉花集中区和高产区倾斜。本研究对于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总结和优化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对中国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的探索和建立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基于6000kg·hm-2以上籽棉产量水平的高产高效理论
《中国棉花 》 2018
摘要:提高棉花产量是棉农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6 000 kg·hm-2以上籽棉高产水平应满足如下群体质量特征要求:品种为环境适应性强、高光效且化调敏感的抗虫杂交种;密度在2.40万3.00万株·hm-2范围,棉花总铃数120万135万;成铃时空均衡分布,伏前桃、伏桃、秋桃分别占5%、45%、50%,上、中、下部成铃各占35%、35%、30%,内、外围铃各占52%、48%.在6 000 kg·hm-2以上籽棉产量目标下,棉花个体要达到"120壮株型、555超大铃"标准,即株高120 cm以上,高质量成铃时间达到70 d,单株果节120个以上,单株50铃以上,内围成铃占52%、外围成铃占48%,秋桃占50%左右、铃重6 g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