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交中籼协优9019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协优901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能力强、适应性较广等特点,200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根据协优9019双亲的特征特性,从准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适时播种、培育父本多蘖壮秧、加强肥水管理、培育高产群体、巧用激素、适时赶粉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携带显性半矮秆基因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导入不育系后对配组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对新育成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D1S和D2S作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显矮光敏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多优于对照不育系培矮64S。因此只要选择一定类型的恢复系与D1S和D2S配组,两个显矮光敏核不育系均能获得强优势杂交稻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05
《杂交水稻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 10 5 (协优 80 19)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 80 19(780 3 9 轮回 42 2 )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 ,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性好、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 ,适宜在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 ,2 0 0 3年 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皖稻105(协优8019)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混播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作物研究 》 2004
摘要:将含水稻除草剂敏感(致死)基因的水稻变异系农林8号M系,采用有性杂交的手段,将其转移到含强恢复基因的架桥系中,进而培育含敏感基因的三系恢复系1m056-1,同步选育与该恢复系播始历期相近的三系不育系绿三A配制杂种,选育成功能混播混栽,可以进行机械化收割的强优势组合2E06。采用混播混栽方法制种,在授粉后喷施9000mL/hm2苯达松,杀死父本,保留母本。制种产量可达6690kg/hm2,比常规制种产量提高40%左右;商品代杂交种单产可达10500kg/hm2左右,比对照增产10%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