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长江水系黄鳝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安徽长江水系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测定了其6个地理群体(当涂、无为、繁昌、贵池、怀宁和望江)共178尾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对其长度为556~558 bp的控制区同源序列进行分析,共检测到变异位点41个(变异率7.35%),单倍型56种。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94~0.954、0.00237~0.01382。群体分化指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01974~0.87529、0.07124~24.82928,分子变异分析(AMOVA)中,群体间遗传变异占61.72%,表明黄鳝群体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基于单倍型或群体间遗传距离的分子系统进化树均显示,6个地理群体分为两支:当涂与繁昌群体聚为一支,其余4群体聚为另一支。
滁州鲫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和控制区序列比较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14尾滁州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in Chuzhou)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和控制区(D-loop)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 141 bp和924 bp,且均无核苷酸变异位点。Cyt b基因的T、C、A和G含量分别为29.2%、27.8%、28.5%和14.5%;D-loop的T、C、A和G含量分别为33.2%、20.1%、32.6%和14.1%。2种序列中A+T含量(57.7%,65.8%)均明显大于G+C含量(42.3%,34.2%),且G含量偏低,显示了与其他水生动物线粒体核苷酸碱基含量相似的特征。通过对滁州鲫的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ETAS)、中央保守区(CD)和保守序列区(CSB)的关键序列。滁州鲫与其他鲫属鱼类的Cyt b和D-loop序列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分别为93%~100%和94%~99%。基于2种序列的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均表明,滁州鲫与方正鲫(C.auratus gibelio in Fangzheng)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来自日本的鲫类群亲缘关系最远。
淮河流域黄鳝体内寄生虫的感染率及季节动态
《水产学杂志 》 2015
摘要: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间的春、夏、秋、冬季,在安徽境内淮河流域的阜阳市阜南县曹集镇、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滁州市凤阳县枣巷乡鲜活野生黄鳝收购点采集体长17.1~67.6cm,体质量23~327g的黄鳝338尾,调查黄鳝寄生虫的流行病学。结果共检出4种寄生虫,其中隐藏新棘虫Pallisentis celatus感染率最高18.9%,大型多构槽绦虫Polyonchobothrium magnum 3.0%,幼旋尾线虫Polyoncobothrium magnum 3.0%,鳗鲡独孤吸虫Azygia anguillae 0.9%。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随体长增长而增加,随季节变化而异,即春季最高,秋季最低。黄鳝体长小于32.5cm时,无隐藏新棘虫感染;体长大于52.5cm时,隐藏新棘虫感染率最高32.26%。3个采样点黄鳝感染的寄生虫种类、感染率、平均丰度均不同。两种寄生虫同时感染黄鳝的比例较低。
安徽黄鳝体内寄生虫调查的初步研究
《凯里学院学报 》 2014
摘要:对长江流域安徽省境内黄鳝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共检出6种寄生蠕虫,其中新棘衣棘头虫感染率最高(41.8%),其次是鳗鲡独孤吸虫(3.5%)、大型多钩槽绦虫(3.5%)、胃瘤线虫(3.3%)、锯缘叶形吸虫(1.1%)、幼旋尾线虫(0.8%).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与黄鳝体长相关,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黄鳝体长小于32.5cm时,新棘衣棘头虫感染率最低(18.52%);体长在37.5~42.4cm时,新棘衣棘头虫感染率最高(46.61%).新棘衣棘头虫对黄鳝感染率春季最低,秋季感染率最高.黄鳝采集的6个地点寄生虫感染的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均有所不同.2种寄生虫共感染黄鳝情况较常见,而3种寄生虫共感染比例较低.
不同生态因子对黄鳝产卵率的影响
《四川动物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年5~8月及2013年5~8月,在稻田网箱中设置不同的生态因子,研究了不同密度、雌雄配比、水位、泥土深度、光照时间和栖息物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产卵的影响。试验表明:安徽地区黄鳝产卵大约在6~8月,历时约80 d,并在6月下旬和8月上旬出现两次产卵高峰;网箱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产卵数增加,当密度大于6尾/m2时,产卵率下降,从性比结构来看,随着性比结构中雌鳝比例的增加产卵数呈现增加的趋势。水位、泥土深度和光照时间均显著影响黄鳝产卵率(P<0.05),栖息物对产卵率无显著影响(P>0.05);在泥土深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水位加深产卵率逐渐降低;在水位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泥土深度的增加,产卵率逐渐升高,且水位和泥土深度对黄鳝产卵率有着明显的交互作用;随着光照时间增加,产卵率逐渐升高,不遮光组的产卵率最高。
黄鳝病原性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的分离与鉴定
《生物技术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养殖患出血病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肝脾肾中分离到大量菌落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16S rRNA序列分析证实随机挑选的5个分离株为同一种细菌,其中一株编号为HS120920进一步鉴定。结合细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和gyrB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Aerom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该菌对黄鳝的半致死浓度约为5.79×107 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HS120920对7种喹诺酮类,5种氨基糖苷类等17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其他3种抗菌药物低敏,或有抗性。
关键词: 黄鳝 出血病 维氏气单胞菌 16SrRNA基因 gyrB基因
洗涤剂对黄鳝幼鱼急性毒性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洗涤剂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幼鱼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单因素急性毒性试验法,测定A品牌洗衣粉、B品牌洗衣粉、C品牌洗洁精和D品牌洗衣液对黄鳝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4种洗涤剂对大规格幼鱼(平均全长为7.97 cm)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4 h LC50(142.1、86.9、101.2、54.6 mg·L-1)、48 h LC50(121.2、74.3、90.7、47.3 mg·L-1)、72 h LC50(116.5、68.1、86.5、41.0 mg·L-1)和96 h LC50(114.2、65.8、85.2、39.6 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26.5、16.3、21.8、10.7 mg·L-1,而小规格幼鱼(平均全长为3.60 cm)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4 h LC50(95.3、89.5、82.3、31.6 mg·L-1)、48 h LC50(85.8、80.6、77.3、29.5 mg·L-1)、72 h LC50(84.3、75.2、74.9、28.1 mg·L-1)和96 h LC50(82.9、73.9、73.7、27.8mg·L-1),安全浓度为20.9、19.6、20.4、7.7 mg·L-1。结果显示,各种洗涤剂的高浓度组均能使黄鳝幼鱼出现中毒症状并致死,但不同洗涤剂、浓度及作用时间产生毒害情况不同,幼鱼死亡率随着洗涤剂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小规格幼鱼对洗涤剂的敏感性更强。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美洲鲥鱼苗种食性驯化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利用幼鳗、稚鳖和鱼苗专用微粒子3种配合饲料分别对体长为15、20和25mm规格的美洲鲥鱼苗进行驯化试验。结果表明:美洲鲥鱼食性驯化苗种成活率达65.94%~79.06%,其中有90%~95%的美洲鲥鱼生长良好,正常转食。驯食体长为15mm的苗种用鳗鲡幼鳗配合饲料取得最好的经济性状,驯食体长为20mm的苗种用稚鳖用配合饲料取得最好的经济性状,驯食体长为25mm的苗种用鱼苗专用微粒子配合饲料取得最好的经济性状,在20mm时是美洲鲥鱼驯食较好时机。